[发明专利]光线路终端承载能力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5551.0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7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柳旺;姚毅;庹磊;刘曾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云天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H04B10/077;H04B10/079;H04L12/24;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行数据帧 逻辑链路 上下行 承载能力测试 下行数据帧 业务标识 队列 逻辑链路标识符 光线路终端 放入 装置及系统 队列设置 设计模拟 业务类别 有效减少 交换机 流出 发送 测试 | ||
1.一种光线路终端承载能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若干个ONU配置为多逻辑链路模式,其中,所述多逻辑链路模式的ONU设置有多个逻辑链路,并且每个所述逻辑链路对应若干个上下行队列,每个所述上下行队列用于放置预定业务类别的上行数据帧和/或下行数据帧,所述下行数据帧或上行数据帧为对应的逻辑链路接收或发送的数据帧;
对每个所述ONU的每个所述逻辑链路进行认证,并为每个所述ONU的每个所述逻辑链路设置逻辑链路标识符;其中,所述若干个ONU挂载在一个PON端口上,每个ONU的每个LAN口分别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发送下行数据帧,所述下行数据帧中包括接收该下行数据帧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符以及该下行数据帧的业务标识,以使对应的ONU的对应的逻辑链路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符接收该下行数据帧,并根据所述业务标识将该下行数据帧放入对应的上下行队列中;其中,所述业务标识用于表示对应数据帧的业务类别;
接收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包括发送该上行数据帧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符以及该上行数据帧的业务标识;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帧根据其业务标识从对应的交换机的端口流出,并流入与所述对应的交换机的端口连接的所述LAN口,以使对应的所述ONU根据该上行数据帧的业务标识将该上行数据帧放入对应的上下行队列中,并根据该上行数据帧所放入的上下行队列确定该上行数据帧所包括的逻辑链路标识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为每个逻辑链路设置上行参数和下行参数,其中所述上行参数包括接收上行数据帧的速度限制阀值以及接收上行数据帧的时隙值,所述下行参数包括发送下行数据帧的速度限制阀值以及发送下行数据帧的时隙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每个所述LAN口设置为Tag模式,并每个所述LAN口设置Tag标签,所述Tag标签用于表示对应的LAN口的所接收的上行数据帧或下行数据帧的业务类别。
4.一种光线路终端承载能力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每个逻辑链路向光线路终端发送认证请求,并接收所述光线路终端反馈的认证结果以及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符;
为每个上下行队列设置其所要存放的上行数据帧和/或下行数据帧的业务类别,并且为每个所述上下行队列设置与其对应的逻辑链路标识符;其中,每个逻辑链路标识符对应若干个上下行队列;
接收下行数据帧,所述下行数据帧中包括接收该下行数据帧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符以及该下行数据帧的业务标识;对应的逻辑链路根据所述逻辑链路标识符接收该下行数据帧,并根据所述业务标识将该下行数据帧放入对应的上下行队列中;其中,所述业务标识用于表示对应数据帧的业务类别;
发送上行数据帧,所述上行数据帧包括发送该上行数据帧的逻辑链路的逻辑链路标识符以及该上行数据帧的业务标识;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帧根据其业务标识从对应的交换机的端口流出,流入与所述对应的交换机的端口连接的LAN口,并根据该上行数据帧的业务标识存储在该上行数据帧对应的上下行队列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为每个所述上下行队列设置优先级,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帧或下行数据帧的业务标识,筛选对应的上下行队列,并判断筛选得到的所述上下行队列的数量是否大于1,若筛选得到的所述上下行队列的数量大于1,则将上行数据帧或下行数据帧放入优先级最高的上下行队列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云天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凌云天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55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