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6348.5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9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孙玉春;陈科龙;周永胜;刘云松;王勇;田耘;李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实诺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20 | 分类号: | A61L27/20;A61L27/18;A61L27/10;A61L27/12;A61L27/38;A61L27/22;A61L27/50;A61L27/54;A61L27/56;A61L27/58;B33Y10/00;B33Y7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11358 | 代理人: | 吴照幸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打印 多孔组织 工程支架 复合材料 制备 可生物降解 生物相容性 羟基磷灰石 成骨效果 打印过程 活性因子 聚己内酯 力学性能 磷酸三钙 三维形态 生物玻璃 微孔结构 复合体 聚乳酸 壳聚糖 孔隙率 重量份 共混 细胞 | ||
1.一种3D打印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聚己内酯/聚乳酸/壳聚糖50-90份,生物玻璃/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10-50份,共混形成复合体,加入105—106个细胞,加入适宜浓度的活性因子,在3D打印过程中共混打印;
或者,聚己内酯/聚乳酸/壳聚糖50-90份,生物玻璃/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10-50份,在3D打印过程中共混打印后形成复合体,将105—106个细胞,适宜浓度的活性因子,通过浸泡、灌流或水凝胶负载方式与所述复合体混合。
2.一种3D打印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
1)将聚己内酯/聚乳酸/壳聚糖50-90份,生物玻璃/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10-50份,置于容器中;
2)将容器置于干燥箱中干燥去除水分;
3)将上述步骤2)干燥后的原料共混均匀,共混包含不限于二步共混法或多步共混法;
4)共混后即得到备用复合材料;
5)把上述步骤4)备用复合材料制备成丝或粉体或颗粒或块;
6)把步骤5)所述复合材料丝或粉体或颗粒或块置于3D打印机的材料供料装置中,同时在3D打印机的材料供料装置中加入105—106个细胞,加入适宜浓度的活性因子,加热或室温下便能制备3D打印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或者,在步骤5)所述复合材料丝或粉体或颗粒或块置于3D打印机的材料供料装置中,加热或室温下制备3D打印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复合体后,将105—106个细胞,适宜浓度的活性因子,通过浸泡、灌流或水凝胶负载方式与所述复合体混合。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D打印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还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3D打印多孔组织工程支架三维形态;
2)孔隙率、微孔结构采用预先三维设计软件设计及调整完成或在3D打印软件中参数化规划设计与调整。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D打印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3D打印包括不限于光固化成形、烧结成形,熔凝成形。
5.一种3D打印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聚乙丙交酯10-20份,聚己内酯40-80份,生物玻璃10-50份,β—磷酸三钙5-10份,加入105—106个细胞,加入适宜浓度的活性因子,在3D打印过程中共混打印;
或聚乙丙交酯10-20份,聚己内酯40-80份,生物玻璃10-50份,β—磷酸三钙5-10份,在3D打印过程中共混打印后形成复合体,将105—106个细胞,适宜浓度的活性因子,通过浸泡、灌流方式与所述复合体混合。
6.一种3D打印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
1)将聚乙丙交酯10-20份,聚己内酯40-80份,生物玻璃10-50份,β—磷酸三钙5-10份,置于容器中;
2)将容器置于干燥箱中干燥去除水分;
3)将上述步骤2)干燥后的原料共混均匀,共混包涵不限于二步共混法或多步共混法;
4)共混后即得到备用复合材料;
5)把上述步骤4)备用复合材料制备成丝或粉体或颗粒或块;
6)把步骤5)所述复合材料丝或粉体或颗粒或块置于3D打印机的材料供料装置中,同时在3D打印机的材料供料装置中加入105—106个细胞,加入适宜浓度的活性因子,加热或室温下便能制备3D打印多孔组织工程支架;或者,在步骤5)所述复合材料丝或粉体或颗粒或块置于3D打印机的材料供料装置中,加热或室温下制备3D打印多孔组织工程支架复合体后,将105—106个细胞,适宜浓度的活性因子,通过浸泡、灌流或水凝胶负载方式与所述复合体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实诺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实诺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634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