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凸极式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7184.8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2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强;雷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P21/32 | 分类号: | H02P21/32 |
代理公司: | 33295 杭州知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华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凸极式 相电流 转子磁极初始位置 转子磁极位置 初始定位 控制周期 采集 饱和 定位精度高 初始方向 高频电压 结果计算 序列脉冲 转子磁极 偏置角 相加 电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凸极式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定位方法,解决现有凸极式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位置初始定位方法定位时间长、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可达到饱和相电流的PWM周期TPWM;2、采用非饱和控制控制周期T1=0.2TPWM~0.25TPWM采集电机A、B、C相非饱和相电流;3、利用步骤2采集结果计算转子磁极初始方向角θ0raw;4、选取θ0raw接近的相加载以TPWM为控制周期的相电流,采集该相的饱和相电流;5、计算极性偏置角θ0offset,并计算θ0=θ0raw+θ0offset。本发明的凸极式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位置初始定位方法无需复杂的高频电压注入或序列脉冲电压注入,实施简单,定位速度快,定位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领域,涉及一种电机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凸极式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凸极式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功率密度大、控制方便、控制性能好、调速范围大等特点。但该电机启动时,需知道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否则会启动失败,因此一般采用编码器实现电机转子磁极的位置检测,采用绝对式编码器或者带UVW的增量式编码器,可以解决电机启动问题,但带来了成本的增加,且带UVW的增量式编码器,其磁极初始定位精度仅为+/-30°电角度。
传统的凸极式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位置初始定位方法,通过强制定位法、电压脉冲矢量序列定位法、高频电压注入定位法、INFORM电感法等,强制定位法通过给电机通固定电压矢量,将电机强制拉至固定位置,该方法虽然完成了电机初始定位,但电机发生了转动,在某些场合无法满足应用要求;电压脉冲矢量序列定位法,通过一系列电压脉冲矢量的注入,通过比较电压脉冲矢量对应的电机合成相电流响应的幅值,寻找电流响应最大对应的电压矢量,其对应的角度即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所在,但该方法下电机转子容易转动,需要寻找合适的电压矢量幅值及持续时间以确保单机转子转动幅度在允许范围内,且定位精度依赖于电压矢量注入的组数,并受PWM死区效应的影响,且下一组电压矢量注入前,必须保证前一组的电压矢量的响应已经完全消失,定位耗费时间长,且定位精度受影响。高频电压注入法,需在电机绕组中通入高频电压信号,经复杂的高频信号处理(带通滤波)及锁相环调节后,可以确定磁极方向,磁极极性还需结合正向和方向电压矢量注入才能最终确定转子磁极初始位置,该方法虽然定位精度较高,但定位时间长。INFORM电感法,需实际计算出电感,操作过程复杂,且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凸极式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位置初始定位方法定位时间长、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凸极式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给电机绕组通入的基本电压矢量电压持续时间较短时,电机磁场处于未饱和状态,利用电机的结构凸极效应,构造计算公式,获得电机转子磁极初始方向角,再通过延长电压矢量持续时间,使电机磁场表现出饱和凸极效应,校正磁极正反方向,从而能有效且快速的实现凸极式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位置初始定位,为电机无编码器控制或增量式编码器的初始定位提供有效的启动位置信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凸极式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PWM周期TPWM的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未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71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