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污染土壤改良剂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7907.4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0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金韶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市飞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10;C09K1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徐佳晶 |
地址: | 32103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污染 土壤改良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污染土壤改良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改性、吸附、交联,首先将茶叶渣高温碳化制备茶叶渣生物炭,茶叶渣生物炭先后经盐酸改性、硝酸改性、铁改性后制得改性茶叶渣生物炭,另选取溢油现场筛选出具有较高油降解性能的小球藻,经研磨、离心制得酶液,将改性茶叶渣生物炭与酶液吸附制得复合酶液,最后将聚乙二醇、海藻酸钠、去离子水、复合酶液的混合物加入到交联剂中交联,干燥后即为有机污染土壤改良剂。有益效果为:改良剂的机械强度较高,耐物理冲击,不易破裂分解,传质性能与成球性能较高,可以迅速、高效率地降解有机污染物,无毒副残留,成本较低,降解剂中酶的提取效率较高,其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机污染土壤改良剂。
技术背景
土壤是陆地植物生长的根基,是陆表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最活跃的圈层。当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会引起土壤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土壤污染。我国受有机物(农药、石油烃和PAHs)污染的农田面积达3.6×107hm2;其中农药污染面积约为1.6×107hm2,油田开采造成的严重石油污染土地面积达1×104hm2,石油炼化业也使大面积土地受到污染。油田勘探、开采和油品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泄漏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土壤石油污染。土壤污染关系到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因此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与修复已引起广泛关注。因此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污染土壤改良剂,机污染土壤改良剂的机械强度较高,耐物理冲击,不易破裂分解,传质性能与成球性能较高,可以迅速、高效率地降解有机污染物,无毒副残留,成本较低,同时,改良剂中酶的提取效率较高,其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优异。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机污染土壤改良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改性、吸附、交联,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将茶叶渣用去离子水清洗3-5遍后放入烘箱中,以50-55℃烘至恒重,用粉粹机粉碎后过60-100目筛得茶叶渣粉料;将茶叶渣粉料填满密闭镍坩埚置于管式马弗炉,通入氮气排尽空气,以4-5℃/min的速度升温至450-650℃,保温热解2-3小时,将制成的生物炭冷却至室温后保存备用;茶叶渣生物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众多的微孔结构,因此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土壤溶液中的铅离子、镉离子、铜离子等重金属离子,降低重金属离子对作物的危害;同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较强,其碘吸附值可达400mg/g以上,亚甲基蓝吸附值超过280mg/g;茶叶渣生物炭还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孔隙度和土壤有机碳密度,施加适量生物炭还可增加单次降雨0-100cm土层深度雨水蓄积量并减缓其随时间下降的速率和幅度,提高土壤的持水效果,生物炭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水分与有机质的含量,土壤碳氮比随之升高,土壤中氮素和其他养分的含量增加,土壤对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供应能力得以提升;
改性:取茶叶渣生物炭,置于0.1-1.0mol/L的盐酸溶液中,浸泡36-60小时后过滤,用蒸馏水清洗至洗液呈中性,置于100-105℃烘箱中烘干;常温下,将烘干的茶叶渣生物炭置于0.2-0.8mol/L的硝酸溶液中,搅拌浸泡5-8小时后过滤,用蒸馏水清洗至洗液呈中性,置于100-105℃烘箱中烘干;再将活性炭置于0.2-0.25mol/L氯化铁溶液中,常温下搅拌均匀后,静置24-36小时,过滤,滤出生物炭,于360-460℃马弗炉中焙烧2.5-3小时,即为改性茶叶渣生物炭;改性茶叶渣生物炭能增大对铬离子的吸附容量,提高吸附效率,且对有机物的动态祛除效果增强45%以上,对有机物的CODMn、TOC等主要指标的祛除效果更加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市飞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华市飞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79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