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梁灌浆饱满度智能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8305.0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9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苏佳轩;杨友良;徐瑞宝;许友山;桑景红;陈步区;池长记;杨金环;李炬;王谦;程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G01N29/04;G01N33/38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灌浆 饱满 智能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梁灌浆饱满度智能检测系统,涉及土木工程检测领域,解决了现有对预应力梁的饱满度的检测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无法达到当今高效、高精度要求的弊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用于对预应力梁进行加热处理的加热装置、对预应力梁表面扫描获取温度辐射信息并形成图像信息的红外装置、对图像信息进行分析且进行图像标记的处理终端、进行冲击回波检测并输出饱满度信息的冲击回波检测装置、根据所检测到的饱满度信息进行分析以判断预应力梁好坏的分析终端,本发明的一种预应力梁灌浆饱满度智能检测方法及系统,能够高效、智能且高精度的实现对预应力梁的灌浆饱满度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梁灌浆饱满度智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预应力梁经预应力张拉后,利用灌浆将水泥浆压灌到预应力筋孔道中。利用灌浆泵将水泥浆压灌到预应力筋孔道中去,使之填满预应力钢绞线与孔道间的空隙,让预应力钢绞线与砼牢固地粘结为一整体。
现有的针对预应力梁灌浆饱满度的检测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单独采用一种方法对预应力梁管道灌浆饱满度进行准确高效的定量分析比较困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灌浆饱满度检测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检测技术高标准、高精度的要求,因此,亟待展开对预应力梁灌浆饱满度新方法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梁灌浆饱满度智能检测方法及系统,能够高效、智能且高精度的实现对预应力梁的灌浆饱满度的检测。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预应力梁灌浆饱满度智能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加热处理:通过加热装置对预应力梁进行加热,经过设定的加热时长或预应力梁达到设定的表面温度之后停止加热;
S2、红外检测:通过加热装置加热后的预应力梁与环境之间形成有温差,通过红外装置对预应力梁的表面进行扫描,获取预应力梁表面的温度辐射信息,通过红外热成像的原理将扫描获取的温度辐射信息进行成像展示并通过数据库对红外成像形成的图像信息进行存储;
S3、分析标记:对扫描成像后的图像信息通过处理终端进行对应温度辐射信息的分析并定义温度辐射信息对应的温度值与预设的温度基准值形成有温差的位置为热斑,对图像信息中形成热斑的位置进行图像标记,并且对图像标记对应预应力梁的表面上实体的位置进行实体标记;
S4、回波检测:对预应力梁上实体标记的位置通过冲击回波检测装置逐一的进行冲击回波检测,获取饱满度信息并通过数据库进行存储;通过分析终端对所检测到的饱满度信息以对预应力梁的好坏进行分析及记录。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红外装置对预应力梁进行红外扫描以获取对应的温度辐射信息及成像后的图像信息,根据预应力梁内有缺陷或者不均匀时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也不同的这一特性,使得对于预应力梁的整体是否出现有有缺陷能进行快速的扫描,且加热装置在进行红外检测前进行加热处理,以使得预应力梁的温度能够升高,对于红外扫描后的成像的温差更加的易于区分,使得检测及初级判断更加的便捷且快速,再对红外检测的预应力梁进行处理终端的图像标记后进行预应力梁的实体标记,再通过冲击回波法进行逐一的检测,能够准确的确定缺陷的位置并且再精确的进行检测,利用冲击回波检测获取高精确的检测结果同时减少冲击回波检测的次数,整体更加的高效,对应有缺陷的位置也能够逐一的进行检测,避免漏检使得精度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处理包括有:加热装置连接于外界电力设施,对预应力梁内需要检测的钢绞线进行通电升温,以从预应力梁内部进行由内至外的加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8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