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研究油包裹体荧光颜色和其成熟度关系的生排烃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8715.5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4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平宏伟;陈红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33/28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曹雄;金慧君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研究 包裹 荧光 颜色 成熟度 关系 生排烃 模拟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究油包裹体荧光颜色和其成熟度关系的生排烃模拟装置,包括水箱、手摇泵、反应釜、石英毛细管和储水容器,手摇泵的入水管连接水箱的出水口,手摇泵的出水管连接储水容器的进水口和反应釜的进水口,储水容器的出水口连接石英毛细管的上端,反应釜包括保温层和釜体,保温层和釜体之间设有加热器,釜体的顶端设有排液孔,排液孔通过第一管线与石英毛细管的下端连通,釜体内放置泥岩,通过手摇泵将水箱内的水注入釜体和石英毛细管内,加热器加热釜体,釜体将温度传递给釜体内的水,釜体内的水升温后,泥岩生成油气并汇聚于釜体的顶端,当石英毛细管内的压力小于釜体内的压力时,油气通过排液孔和第一管线进入石英毛细管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烃模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研究油包裹体荧光颜色和其成熟度关系的生排烃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油包裹体荧光颜色和成熟度关系是利用油包裹体进行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前提。一般认为黄色荧光油包裹体成熟度低于蓝色荧光油包裹体成熟度,随着油包裹体成熟度增加,油包裹体荧光颜色向短波方向偏移,即“蓝移”,反之为“红移”。然而,油包裹体荧光颜色与其成熟度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利用油包裹体荧光特征来指示包裹体油的成熟度是否可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
模拟烃源岩生油过程中原油的荧光演化可以间接验证生成油的荧光颜色变化与其热成熟度之间关系。尽管常规的生烃模拟方法验证了随着成熟度增加,原油的荧光颜色发生蓝移。然而,目前的方法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例如,没有考虑生烃模拟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生成油轻组分散失,检测干酪根的荧光颜色等。这些缺陷导致通过常规生烃模拟方法依然不能获取蓝色荧光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研究油包裹体荧光颜色和其成熟度关系的生排烃模拟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研究油包裹体荧光颜色和其成熟度关系的生排烃模拟装置,包括水箱、手摇泵、反应釜、石英毛细管和储水容器,所述手摇泵的入水管连接水箱的出水口,所述手摇泵的出水管连接储水容器的进水口和反应釜的进水口,所述储水容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线连接石英毛细管的上端,所述反应釜包括保温层和釜体,所述保温层和釜体之间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以加热釜体,所述釜体的顶端设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通过第一管线与石英毛细管的下端连通,所述釜体内放置实验用的泥岩,通过所述手摇泵将水箱内的水注入釜体内和石英毛细管内,所述加热器加热釜体,所述釜体将温度传递给釜体内的水,所述釜体内的水升温后,所述泥岩生成油气并汇聚于釜体的顶端,当石英毛细管内的压力小于釜体内的压力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所述油气通过排液孔和第一管线进入石英毛细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手摇泵的出水管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出水口连接储水容器的进水口,所述第二支管的出水口连接反应釜的进水口,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用以测量并指示储水容器内的压力,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用以测量并指示釜体内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内放置有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连接第二温度表,所述测温探头用以测量釜体内部的温度,并将测得的温度传递给第二温度表,所述第二温度表指示釜体内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上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第一温度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以测量加热器的温度,并将测得的温度传递给第一温度表,所述第一温度表指示加热器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线上设有第三压力表,所述第三压力表用以测量并指示石英毛细管内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为电阻式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为上窄下宽的圆锥体结构,所述釜体的下底面的直径为50cm,所述釜体的高度为80cm,所述储水容器的容积为50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87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