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脊柱棘突固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9081.5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5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火雷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马小瑞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椎板固定板 棘突固定 内壁 椎管 支撑板 记忆合金材料 沉头螺钉 固定装置 脊柱棘突 安装孔 制备 活动连接 经济负担 连接提供 椎板固定 牢靠性 连接杆 组连接 棘突 铰接 两组 紧贴 对称 医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脊柱棘突固定装置,本装置由记忆合金材料制备而成,它包括椎管内壁支撑板,椎管内壁支撑板的两侧边对称设有两组连接杆,每组连接杆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椎板固定板的底边两端活动连接,椎板固定板底边的中部与棘突固定板的底边相铰接,每个椎板固定板的顶部设有沉头螺钉安装孔,棘突固定板的顶部设有沉头螺钉安装孔。本发明通过椎管内壁支撑板与椎管内壁的紧贴定位,椎板固定板与椎板固定,为棘突固定板与棘突之间的连接提供了支持,增强了棘突固定的牢靠性,在使用中不易脱落。本发明由记忆合金材料制备而成,结构简洁,造价低,同时便于医生操作,无需专业的技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强度脊柱棘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钉棒固定系统是近20年来脊髓脊柱手术固定的主流器械,钉棒固定系统其固定牢固程度毋庸置疑。但是钉棒固定系统的价格昂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医生有专业的技术,并非所有的外科医生都可直接使用;并且安装钉棒固定系统后存在患者的棘突无法复位,造成组织粘连,影响脊髓和神经根功能,比如脊髓退变,神经根疼痛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术后痛苦。
专利CN104873257A公开了一种棘突固定装置,该装置由两个呈“7”字形的棘突固定装置本体相互反置扣合而成,在使用时,将咬合下的棘突放置到患者椎弓根处,用棘突固定装置本体的横边将其先定位,通过调节孔调节好棘突固定的松紧度,安装好螺钉,再将棘突固定装置本体的纵边分别固定在脊椎的两侧,咬合下的棘突就被安全可靠地固定在脊椎上。该装置将椎板棘突复位后进行固定,并无棘突内撑板,由于椎弓板为松质骨,因此在术后容易脱落,固定不够牢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脊柱棘突固定装置,以克服现有的钉棒固定系统价格昂贵,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棘突固定不够牢靠,容易脱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强度脊柱棘突固定装置,本装置由记忆合金材料制备而成,它包括矩形的椎管内壁支撑板,椎管内壁支撑板的两侧边对称设有与椎管内壁支撑板相垂直的两组连接杆,每组连接杆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椎板固定板的底边两端活动连接,椎板固定板底边的中部与棘突固定板的底边相铰接,每个椎板固定板的顶部设有沉头螺钉安装孔,棘突固定板的顶部设有沉头螺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椎板固定板的底边两侧设有突起,突起装卡在连接杆的顶端圆孔中。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直径为2-3mm。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宽度为4-7mm。
优选的,所述椎管内壁支撑板、椎板固定板、棘突固定板的尺寸大小根据颈椎、胸椎和腰椎的宽度进行调整。
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椎管内壁支撑板放置到椎管内壁靠近棘突的一面,椎管内壁支撑板按照椎管内壁的形状弯曲,然后将四条连接杆贴紧椎板的外壁,在连接杆顶端圆孔中将椎板固定板底边两侧的突起插入,调整好棘突固定板的位置,将棘突固定板用螺钉固定到棘突上,再用沉头螺钉将椎板固定板固定到椎弓板上,完成棘突的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椎管内壁支撑板与椎管内壁的紧贴定位,椎板固定板与椎板固定,为棘突固定板与棘突之间的连接提供了支持,增强了棘突固定的牢靠性,在使用中不易脱落;
(2)本发明通过椎板固定板活动连接在连接杆的顶端、棘突固定板铰接在椎板固定板的底部,便于手术中固定装置的安装连接,同时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椎板固定板与棘突固定板之间的弧度,增强了本装置与患者脊椎之间的贴合度,使脊柱前柱、中柱和后柱解剖复位,符合生理要求,防止术后患者局部肌肉组织瘢痕形成粘连,造成神经根疼痛和脊椎退行性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9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