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制备工艺与施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9127.3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4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戴奕杰;孙端方;杨国华;田志强;邵飞龙;李春宇;罗绍楠;肖莉;刘廷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40;C05G3/80;C05F17/20;C01B32/324;A01C2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和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8 | 代理人: | 丁伟 |
地址: | 550016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有机肥 制备 工艺 施用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制备工艺与施用方法,该生物有机肥主要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得:禽类粪便69~76%、植物秸秆粉8~15%、黄原胶0.1~0.3%、海藻酸钠0.4~0.6%、活性生物炭7~12%和微生物菌液4~8%,其中所述的禽类粪含水量为55~70wt%,本发明所述的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农产品产量,并且降低种植作物的农药残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制备工艺与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与普通有机肥相比,生物有机肥更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但是针对生物有机肥的基础研究较少,目前我国存在生产工艺简单,有效菌种随时间流失,肥效时间短、并且发酵不完全等问题,或者是采用保活材料储藏,成本高,不利于农业推广。
公开号为CN10489205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循环利用秸秆生产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是由农作物秸秆29-39份、禽畜粪便29-49份、草炭10-20、微生物菌0.5-1.5份、尿素2-6份、氯化钾1-3份、磷酸一铵1-3份和中微量元素0.5-1.5份按重量份混合造粒制成,具有发酵快速、生产成本较低、生物活性较强、肥效高、原料来源广泛等特点,但是该发明制得的生物有机肥生物菌保活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制备工艺与施用方法,该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农产品产量,降低种植作物的农药残留,并且有机肥中微生物保活性好,肥力持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生物有机肥,主要由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得:禽类粪便69~76%、植物秸秆粉8~15%、黄原胶0.1~0.3%、海藻酸钠0.4~0.6%、活性生物炭7~12%和微生物菌液4~8%,其中所述的禽类粪含水量为55~70wt%。
本发明添加了黄原胶、海藻酸钠和活性生物炭,三种成分相互配合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菌落的存活时间,并且活性生物炭在施肥过程中可以有效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降低农药残留。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植物体烘干粉碎,加入质量分数为5~25%的硝酸溶液,搅拌5~24小时,离心、除去上清液、65~90℃温度下真空干燥得到改性植物体a;
(2)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植物体a在氮气条件下400~800℃高温加热40~120分钟,冷却后,得到活性炭粉末b;
(3)将步骤(2)得到的活性炭粉末b使用水洗涤至滤液为中性,然后使用质量分数为0.2~0.4%的次氯酸溶液浸泡4~10小时,用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即得。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植物体烘干后与硝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8~20。
该生物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孔隙发达,并且表面含有较多的酸性官能团,提高对重金属的吸附,并且该生物活性炭同时可以作为碳源,属于肥料中的有机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生物菌液由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组成;
所述的光合细菌的生产方法为:将光合细菌以104~106CFU/mL的接种密度接种到光合细菌培养基上,在温度30~40℃、光照强度2000Lx~4000Lx、兼氧条件下培养4~8天,即得;
所述的芽孢杆菌的生产方法为:将芽孢杆菌以104~106CFU/mL的接种密度接种到芽孢杆菌培养基上,在温度30~40℃、好氧条件下培养2~4天,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未经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91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