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DPF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9161.0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3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孙飞;高延新;胡帅;李杰;马标;王光远;钟秋月;张汉桥;蒋茂玎;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1 | 分类号: | F01N3/021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尚世浩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锥形部 混合器 气流入口处 车用 气流均匀性 燃油经济性 气流出口 气流入口 气流死区 再生间隔 有效地 碳烟 里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DPF装置,包括DPF本体及设置于DPF本体两端的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在第一锥形部的端部设置有气流入口,在第二锥形部的端部设置有气流出口;在气流入口处设置有混合器。本技术方案通过在DPF本体的气流入口处设置混合器,有效地解决了气流死区现象,改善了气流均匀性,DPF内部碳烟分布更加均匀,提高DPF体积的利用率,延长了再生间隔里程,提高燃油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车用DPF装置。
背景技术
DPF是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封装在排气管路中,过滤尾气中的碳烟颗粒。随着碳烟颗粒的累积,排气背压增大,需要清除DPF内的碳烟颗粒,即DPF主动再生。DPF主动再生方法通常有加热,喷油助燃等手段。DPF气流均匀性是评价气体流动均匀性的重要指标,气流均匀性好,DPF横截面上气体流速分布均匀,无气流死区。DPF气流均匀性直接影响DPF内碳烟分布的均匀性和DPF体积的可利用率,利用率越高,再生间隔里程越长,燃油经济性好。混合器通常布置在排气管路中,引导和加速气流的混合,改善气流均匀性。
现有技术的DPF如图1所示,通过改变DPF入口端锥形结构02,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采用入口端锥形结构引导气流的气流均匀性有所改善,但是在DPF01内,依然存在气流死区03问题,如图2所示,无法完全满足气流均匀性的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DPF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DPF存在气流死区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用DPF装置,包括DPF本体及设置于所述DPF本体两端的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
在所述第一锥形部的端部设置有气流入口,在所述第二锥形部的端部设置有气流出口;
在所述气流入口处设置有混合器。
所述混合器至少包括两个混合器叶片。
每个所述混合器叶片均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相邻两个混合器叶片相互平行,且相邻两个混合器叶片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夹角均相同。
相邻两个混合器叶片不平行,且相邻两个混合器叶片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夹角相同或不相同。
每个所述第一弯折部均与所述第一锥形部的轴向中线平行。
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不为平面。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DPF本体的气流入口处设置混合器,有效地解决了气流死区现象,改善了气流均匀性,DPF内部碳烟分布更加均匀,提高DPF体积的利用率,延长了再生间隔里程,提高燃油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DPF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DPF气流死区及气流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DPF结构示意图;
图4为混合器叶片及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5为设置有混合器的DPF气流入口处正向视图;
图6为设置有混合器的DPF气流入口处反向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 DPF,02入口端锥形结构,03气流死区,1 DPF本体,2第一锥形部,3第二锥形部,4气流入口,5气流出口,6混合器,61叶片,611第一弯折部,612第二弯折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9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爆柴油机用废气处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