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修复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0073.2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6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梅;陆地;孙林;李庆;杨健;郭家智;钟小媛;王腊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18/77 | 分类号: | C08G18/77;C08G18/42;C08G18/32;C08G1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进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聚氨酯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修复 支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修复支架,涉及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医用聚氨酯材料包括天麻素,力学性能大幅提高,应用范围更广泛。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稳定性,在机体内应用能够有效避免排斥反应等副作用,更佳稳定、安全。本发明提供的医用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可于工业上大规模生产,适合推广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支架,力学性能优异,不易损坏,适用性广泛,可用于骨骼、血管或神经等的修复。此外,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支架还能够有效避免排斥反应等副作用,更佳稳定、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修复支架。
背景技术
组织工程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涉及到生命科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诸多学科。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将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后,植入到能在人体内降解和吸收的高分子材料支架上,为细胞提供一个繁殖再生的三维空间,促使细胞获得营养物质后可以按照预制形态在三维支架上生长,然后再将此支架植入到人体病损部位,可以实现种植的细胞继续繁殖形成新的原有特殊功能和形态的组织和器官的同时,支架能被降解吸收,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治疗目的,并且可以避免二次手术的风险。
而传统临床使的用的植骨材料主要分为自体骨、同种异体骨、经特殊处理的异种骨和人工骨材料等,这些手段都存在适用性和并发症等缺陷。而通过组织工程学手段体外培养骨骼组织作为修复材料,则没有其它手段的各种缺点,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聚氨酯(Polyurethane,PU)是由硬段和软段构成的嵌段聚合物,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软硬段或调整软硬段比例即可获得不同理化性能和降解性能,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性能可灵活调控等优点已在组织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既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又能加载功能性药物的缓释聚氨酯支架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现有的药物载体孔隙较小或力学性能较差,难以提供有效的缓释量和三维支撑,因而缺乏吸引力。
因此,开发一种既满足生物相容性好,理化性能、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可灵活调控,又能够加载功能性药物,以满足临床修复对高性能支架材料的需要尤为重要。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聚氨酯材料,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氨酯缓释材料的力学性能难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医用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用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操作繁琐,工艺复杂,且无法结合天麻素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复支架,包括上述医用聚氨酯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聚氨酯材料,所述医用聚氨酯材料中包括天麻素。
进一步地,所述医用聚氨酯材料为可降解嵌段聚氨酯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医用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向医用聚氨酯预聚体中加入天麻素,制备得到所述医用聚氨酯材料。
进一步地,向低聚物多元醇中加入固化剂,反应得到所述医用聚氨酯预聚体;
优选地,所述低聚物多元醇为聚己内酯二醇、聚乙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或聚己二酸己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优选为二异氰酸酯,更优选为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为赖氨酸二异氰酸酯;
优选地,在低聚物多元醇与固化剂的反应过程中还伴有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未经昆明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00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