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射线检测的双向对焦方法及对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0127.5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8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谭云华;吴旭东;张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2 | 分类号: | G01N2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泰合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1 | 代理人: | 周宇杰 |
地址: | 643001 四川省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线检测 测量盘 光束发射装置 双向对焦 底座 对焦装置 角度标尺 限位装置 对焦 发射装置 圆心 测量光束 法线夹角 辅助装置 工件表面 同心旋转 旋转平面 支腿 射线 源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线检测辅助装置,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射线检测的对焦装置,包括底座,测量盘,光束发射装置和限位装置;底座上设置有至少3条支腿;测量盘安装在底座上,测量盘上设置有用于测量光束发射装置发出的光束与工件表面法线夹角的角度标尺;所述光束发射装置能够发出细长的光束,并能以测量盘为旋转平面绕角度标尺的圆心做同心旋转,所述限位装置能限制光束发射装置自由转动。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射线检测的双向对焦方法。本发明的优点是:1)通过本装置和方法,将常规射线源头单向对焦定位,改为双向对焦定位,实现了射线检测快速精确对焦。2)本方法设备轻巧、操作简便、可有效提高操作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尤其是一种射线检测辅助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射线检测广泛应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核电、军工等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阶段的焊缝检测,射线源对焦操作是射线检测的关键操作环节,对焦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底片合格与否、缺陷能否检出和缺陷定位精度等,对焦要求射线源发出的中心射线束与工件表面法线成需要夹角,以满足不同检测的需要。常规对焦方法采用人眼瞄、尺子量或射线机头按装十字定位激光器,对于厚壁焊缝、曲面焊缝或空间复杂结构工件,对焦准确性差,拍片成功率低,严重制约检测效率和检测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焦方法精度差、效率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射线检测的对焦装置,可对不同厚度焊缝,不同曲面工件,复杂空间结构工件,进行快速、精确对焦,保证检测效果和检测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射线检测的对焦装置,包括底座,测量盘,光束发射装置和限位装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3条支腿;所述测量盘安装在底座上,测量盘上设置有用于测量光束发射装置发出的光束与工件表面法线夹角的角度标尺;所述光束发射装置能够发出细长的光束,并能以测量盘为旋转平面绕角度标尺的圆心做同心旋转,所述限位装置能限制光束发射装置自由转动。
传统对焦方法采用射线源单向对焦的方式,难以量化被检测焊缝处表面法线与射线入射中心束的夹角,只能通过反复调试或重新透照等方式来确定合适的对焦位置,使得对焦精度差、效率低。本发明彻底改变传统射线源单向对焦方式,而采用焊缝侧向射线源和射线源向焊缝的双向对焦方法,并自主设计了一种对焦装置,利用此装置可解决现有对焦方法存在的角度偏差大、操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的对焦装置可适用于不同曲面焊缝、空间结构变化复杂的工件,能快速找到基准,精确指定射线源的放置方位,确保投射到工件的射线束满足检测需要,避免反复测试和重新检测。
根据检测需要,改变传统射线源单向对焦的方式,采用焊缝侧向射线源和射线源向焊缝的双向对焦方法,设计了一种对焦射线源定位装置,可快速精确调节检测所需射线束与被检处工件表面法线夹角,光束指示射线源位置的设置,实现快速准确对焦。
利用本发明的对焦装置进行对焦定位方法的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寻找基准面:将经校准合格的对焦装置{支点同平面,光束发射装置发出的光束与角度标尺上的检测参考线(0刻度)对齐}横跨焊缝对称放置平稳;
步骤2.调节指示角度:根据检测技术要求,确定射线束入射方向和入射角度a,旋转光束发射装置,使光束对齐角度标尺对应角度值a,并固定;
步骤3.调节射线源位置:移动X射线机头到光束上,根据检测技术要求的焦物距,远近移动找到X射线机头所需固定位置;
步骤4.调节射线中心束方向:利用X射线机头的指示器发出的十字光标,旋转X射线机头寻找焊缝位置,使射线中心束对准被检焊缝,并固定X射线机头不动;
步骤5.移开对焦装置,关闭光束发射装置,即完成射线检测精确对焦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01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