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祛除疤痕的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0313.9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4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吴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元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15/20 | 分类号: | A61L15/20;A61L15/26;A61L15/28;A61L15/32;A61L15/40;A61L15/42;A61L15/44;A61L15/64 |
代理公司: | 苏州知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9 | 代理人: | 马刚强 |
地址: | 215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祛除 疤痕 创伤 敷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祛除疤痕的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发泡的方法得到多孔状的创伤敷料,同时采用浸渍的方式加入中药提取物,得到的创伤敷料能够促进皮肤修复、减少炎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具有祛除疤痕或者预防疤痕形成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卫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除疤痕的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疤痕”是物理、生物、化学等因素的损害作用于人体皮肤软组织,导致皮肤软组织的严重损伤而不能完全自行正常修复,转由纤维组织替代修复留下的即影响外观又影响功能的局部症状。疤痕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从广义上来讲,没有疤痕就没有创伤的愈合。疤痕组织胶原的产生和沉积增加了伤口的强度,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有益的。但疤痕相对于损伤前组织来说,仍是具有一定缺陷的。从机械角度来看,其抗强性减弱;从营养角度来看,造成了氧和营养物质交流的障碍;从功能角度看,引起受损组织的畸形和功能障碍从美观角度看,造成了外形的破坏。
在疤痕形成过程中,创伤敷料是与创面直接接触的医用材料。创伤敷料是包扎伤口的用品,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材料。现代伤口敷料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其取代了受损皮肤的重要功能,并一直作用至伤口愈合及皮损愈合。它能抵御机械因素(如脏物、碰撞、发炎等)、抵御污染和化学刺激,防止二度感染、防止干燥和体液丢失(电解质丢失)、防止热量丢失,除了对伤口实行全面保护外,还能通过清创主动影响伤口愈合过程,创造促进伤口愈合的微环境。
因此,创伤敷料对于祛除疤痕或者预防疤痕形成可起到一定的作用。鉴于此,目前亟待提出一种制备能够促进皮肤修复、减少炎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的创伤敷料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制备创伤敷料的方法得到的敷料祛除疤痕或预防疤痕形成的效果不理想,进而提供一种制备能够促进皮肤修复、减少炎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的创伤敷料的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祛除疤痕的创伤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五倍子、红花、大血藤原料浸于溶剂中,在50-90℃下回流提取1h以上,过滤,分别得到五倍子提取液、红花提取液、大血藤提取液,分别浓缩所述五倍子提取液、红花提取液、大血藤提取液,得到五倍子提取物、红花提取物、大血藤提取物,混合均匀,即为中药提取物;
(2)取壳聚糖、聚乙二醇、甘露糖、骨胶原,加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混合均匀后,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加热发泡处理,得到多孔材料;
(3)取步骤(1)中所述中药提取物,将步骤(2)中得到的所述多孔物质浸渍于所述中药提取物中,冷冻干燥,即得所述祛除疤痕的创伤敷料。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水或者乙醇。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溶剂的加入量为分别为所述五倍子原料、红花原料、大血藤原料重量的7-9倍量。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五倍子提取液、红花提取液、大血藤提取液浓缩至清膏,即为所述五倍子提取物、红花提取物、大血藤提取物。
优选地,步骤(2)中加热发泡处理时,控制温度为200-300℃。
优选地,步骤(3)中的冷冻干燥的温度为-20~-80℃,干燥时间为1-5h。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壳聚糖、聚乙二醇、甘露糖、骨胶原的用量如下:壳聚糖100-200重量份、聚乙二醇80-160重量份、甘露糖50-150重量份、骨胶原100-300重量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提取物的用量为50-100重量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中药提取物为五倍子提取物、红花提取物、大血藤提取物按照1:2: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元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元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03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BTLA融合蛋白激动剂及其用途
- 下一篇:网格网络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