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因芯片检测单克隆质控标准株的制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0456.X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0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翁炳焕;黄荷凤;温馨;杨艳梅;朱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炳焕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12N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因芯片检测 基因组 单抗 质控标准 瘤细胞 制备 核细胞 扩增 荧光原位杂交 骨髓瘤细胞 基因数据库 染色体核型 基因芯片 聚乙二醇 室内质控 验证目标 医学领域 异常基因 高分辨 结合物 靶向 胞膜 比对 测序 间质 植入 捕获 筛选 融合 替代 分析 | ||
一种用于医学领域的基因芯片检测单克隆质控标准株的制备,其特征在于,通过CD138单抗的靶向捕获,使CD138单抗的IgGFc端与具有IgGFc受体的基因组异常的有核细胞结合,而CD138单抗的IgGFab端与瘤细胞结合,形成骨髓瘤细胞‑CD138单抗‑有核细胞的结合物,并在聚乙二醇的共同作用下促使胞膜接触和特异融合,使全异常基因组被植入瘤细胞并随着瘤细胞的扩增而扩增,进而筛选并制备基因组异常的单克隆质控标准株,以基因芯片、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PCR或测序验证目标异常基因,用以替代国外基因数据库进行已知变异基因组的比对和基因芯片检测新方法的建立,并用于基因芯片检测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的一种产前基因芯片检测单克隆质控标准株的制备,主要应用于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异常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异常检测的室内质控或室间质评。
背景技术
基因芯片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项高通量的基因表达分析技术,是在尼龙膜表面打印点阵或硅玻片表面合成能代表不同基因的成千上万个寡核苷酸作为探针.与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素标记的待测材料中的DNA或cDNA互补结合,采用放射自显影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杂交信号,最后由计算机集中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的杂交信号强度及分布模式,可以反映被检样本中有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基因芯片的应用取决于探针的设计,根据探针及探针组合的不同,基因芯片可分为CNV+SNP芯片、CNV芯片和SNP芯片。SNP芯片可以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及染色体数目异常和SNPs(杂合性缺失/单亲二倍体),SNP+CNVs芯片可以检测拷贝数变异(缺失、重复、非平衡易位、等臂染色体),CNV可以检测拷贝数变异。目前基因芯片已成为产前诊断的主流技术,尤其应用于生长发育迟缓、先天性疾病、自闭症患儿、超声异常病例和流产物的检测。
产前诊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诊断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卫医发]1997第31号文件、《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均指出,实验室必须有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产前诊断的质量控制也是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的重要课题。Sikkema-Raddatz B等研究了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的细胞培养及制片过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Fries N和Merz E等提出了影像学产前诊断的质量控制方法。Pihlk等认为必须加强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Bastien P等在2002~2004年期间对法国23家实验室作了弓形虫产前分子诊断的室间质量评价,认为室间质评对促进实验室间的技术交流、发现问题、提高实验诊断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内也有较多的产前诊断质控物研究的文献报道,包括以EB病毒转染疑难染色体异常细胞而构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质控细胞株、以EB病毒转染或以脂质体介导SV40和/或hTERT基因转染染色体数目异常细胞而构建染色体非整倍体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质控细胞株,但这些方法由于质控细胞株构建的成功率低下等原因,难以满足产前基因芯片检测的质控物需求,目前尚无理想的产前基因芯片检测的质控物,因开展基因芯片检测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需要大量的同种类基因异常细胞,而这种基因异常的原代细胞很难传代扩增且很难获取,造成了该质控细胞的缺乏而限制了该项质控的开展。所以将基因异常的原代细胞转化为能无限扩增的细胞株,是解决质控细胞缺乏的理想方法。
细胞融合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在一定条件诱导下使两个或多个细胞(原生质体)相互接触,进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形成杂种细胞。细胞融合所形成的新细胞(杂合细胞)得到了来自两个父本细胞的遗传物质,因而具有新的遗传学或生物学特性。细胞融合已成为细胞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不仅为核质相互关系、基因调控、遗传互补、肿瘤发生、基因定位、衰老控制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而且在遗传学、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医药、食品以及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已成为杂交育种、单克隆抗体制备、动物克隆以及抗癌疫苗研发等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炳焕,未经翁炳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0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