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噻嗪酮杀虫剂硫酸盐单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1252.8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0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周钰明;朱志英;孙伯旺;王明亮;姚清照;薛谊;陈新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85/34 | 分类号: | C07D285/3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晶 噻嗪酮 硫酸盐 杀虫剂 制备 过滤 基本结构单元 稀硫酸水溶液 晶体空间群 无苯助溶剂 噻嗪酮原药 单晶衍射 单斜晶系 结构解析 晶胞参数 硫酸分子 农药结晶 室温静置 条状晶体 自然挥发 晶体的 无色 超声 滴加 氢键 收率 原药 溶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噻嗪酮杀虫剂硫酸盐单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药结晶技术领域。该单晶是通过将噻嗪酮原药加到稀硫酸水溶液中,搅拌后滴加无苯助溶剂使其溶解,将超声后过滤后得到的噻嗪酮硫酸盐滤液室温静置自然挥发10~15天,过滤,得无色条状晶体,真空干燥,得到噻嗪酮杀虫剂硫酸盐单晶,单晶收率为90~98%,该单晶与原药相比,其在水中的溶解性有明显提高,X‑单晶衍射结构解析确认生成了噻嗪酮硫酸盐单晶,一个噻嗪酮分子和一个硫酸分子通过氢键作用结合在一起,构成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其晶体空间群为单斜晶系,其晶胞参数α为90°、β为100.552(4)°、γ为90°、Z为4。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结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噻嗪酮杀虫剂硫酸盐单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噻嗪酮,又名扑虱灵,分子式为C16H23N3OS,分子量为305.44,化学结构式为:
噻嗪酮由日本农药公司首先研制成功,是一种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新型选择性杀虫剂,触杀作用强,也有胃毒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致使若虫脱皮后畸形或成虫翅畸形而缓慢死亡,一般施药后3~7d才能显效,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噻嗪酮具有高选择性,对同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烃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某些鞘翅目害虫和害螨也具有持久的杀幼虫活性,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飞虱和叶蝉、茶和马铃薯上的叶蝉、柑桔和蔬菜上的粉虱、柑桔上的盾蚧和粉蚧,也能防治果树及茶树上的介壳虫等,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对害虫的天敌较安全,综合效应好,且与其他杀虫剂无交互抗药性问题。
中国专利CN102067846A公开报道了一种含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涉及噻嗪酮农药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此发明虽然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可湿性粉剂制备方法,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较大,容易造成粉尘污染。中国专利CN102293208A公开报道了一种含环氧虫啶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涉及噻嗪酮农药乳油的制备方法,该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谱广、毒性小的乳油制备方法,但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二甲苯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大。中国专利CN104273141B公开报道了一种防治白粉虱的水分散粒剂及应用,涉及噻嗪酮农药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虽然该水分散粒剂制备方法同乳油、可湿性粉剂制备方法相比更安全和环保,但是需要添加分散性能好的分散剂,对其分散、加工技术有较高要求。
噻嗪酮难溶于水,据文献报道,其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9mg/L,原药的生物利用度低,不得不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对生产过程中农药剂型的加工造成了困难,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因此,寻找一种在水中的溶解性好,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农药新晶型十分必要。噻嗪酮原药和硫酸水溶液成盐之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明显提高。文献中尚未发现有关噻嗪酮多晶型及噻嗪酮与酸成盐的报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溶解性好的噻嗪酮杀虫剂硫酸盐单晶及其制备方法,且目前尚未发现噻嗪酮杀虫剂硫酸盐单晶的报道。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溶解性好的噻嗪酮杀虫剂硫酸盐单晶,同时提供一种制备简便、成本低的噻嗪酮杀虫剂硫酸盐单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噻嗪酮杀虫剂硫酸盐单晶在保留了原有噻嗪酮原药的杀虫剂药效的基础上,明显提高了其在水中的溶解性。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噻嗪酮杀虫剂硫酸盐单晶是由噻嗪酮原药与硫酸水溶液成盐制得,单晶分子如式2所示,X-单晶衍射测定条件MoKα(λ=0.71073),经结构解析其晶体空间群为单斜晶系,其晶胞参数a为b为c为α为90°、β为100.552(4)°、γ为90°、Volume为Z为4,单晶结构如式3所示
本发明的噻嗪酮杀虫剂硫酸盐单晶的制备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12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