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设备反向控制安卓移动终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3224.X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6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覃元海;张盈婷;蔡幼波;匡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8 | 分类号: | G06F9/448;H04L29/08;H04W4/40;H04W76/14;H04M1/72409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廉海涛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设备 反向 控制 移动 终端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设备反向控制安卓移动终端的处理方法和系统,先建立车载设备与安卓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在车载设备配置adb后,执行相关的adb指令获取安卓移动终端的参数信息,车载设备推送可执行程序以及服务程序到安卓移动终端,并且在推送完成后在车载设备中通过adb指令启动二者,在启动所述可执行程序时,车载设备通过所述可执行程序向安卓移动终端传送节点eventNote,并控制安卓移动终端打开节点文件;安卓移动终端中上述二者启动后,之间建立连接,等待车载设备数据输入;服务程序接收到车载设备的数据后转发数据到可执行程序,可执行程序接收到数据后根据手机系统的Touch数据上报格式及参数调用系统write函数写数据到节点文件中实现对手机系统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互联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载设备反向控制安卓移动终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Kotei User Input Back Control简称KUIBC,是为了解决移动互联领域中的手机与车机连接时的反向控制(车机控制手机)而开发设计出来的一种实现方法。KUIBC直接所属领域为移动互联领域,是Android平台下车机互联中反向控制的一种实现方案,在车机互联中,反向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需求之一,反向控制对于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目前可实现KUIBC的技术中有三种主要实现方式:
1)Instrumation方式:
在Android提供的原生API中使用Instrumation在Android层实现对鼠标、Touch等事件的模拟。Instrumation是Android提供的一个测试工具,它针对Android的环境,扩展了业内标准的JUnit测试框架,Instrumentation框架可以控制和测试应用程序。对于反向控制而言,可以直接调用Android提供的API下的Instrumation中的sendPointerSync(keycode),sendKeyDownUpSync(key),sendCharacterSync(keyCode)等函数,实现事件模拟,从而实现KUIBC。此种容易实现,Coding轻松,但是Instrumation属于应用级的测试工具,所以在模拟系统事件时,Instrumation的执行线程必须保持在当前活动状态,当属于他的线程活动界面退出到后台时,会发生异常中断;另外如果有系统弹框提示弹出时,车载机端也是无法控制,所以使用该方式的作用域局限性很大。
2)Uinput桥接方式:
使用Uinput桥接方式,通过JNI方式在C层实现向设备节点中写数据而达到模拟手机触摸事件的效果。Uinput桥接的方式,是通过用户自己注册挂载自定义的设备节点在系统中,然后通过对这个设备节点的操作达到向系统发送鼠标、Touch等事件的数据,不需要人为去写驱动,使用Android自带的驱动以用户态向/dev/input/eventNote写入事件,即用户向Kernel注入数据。此种方式代码规范性高,适配性强,但需要设备拥有Root权限,这往往是用户不能接受的。
3)Runtime process方式:
直接使用系统的提供的Runtime线程去执行adb指令。通过Process线程去加载Runtime.getRuntime().exec(COMMAND)运行时,写入所需数据。此种容易实现,Coding轻松卡顿以及延时严重,用户体验相当糟糕。
以上的三种方案分别在不同场景下实现了对手机触摸事件的模拟与控制,而对于车机互联方案来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三种方案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车载设备反向控制安卓移动终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以实现车机互联的反向控制功能,解决手机Root权限问题,并成功解决反向控制性能问题,解决延时问题,提高流畅,实现友好的用户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32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