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纳米棒的荧光增强结构、荧光检测系统及自动进样检测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3542.6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7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曹臻;杨文婷;陈亮;赵炅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上海鑫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33/68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朱林军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棒 荧光增强 自动进样 荧光检测系统 检测芯片 衬底 纳米棒结构 生物标记物 高灵敏度 设备操作 单链DNA 低成本 微流体 沉积 抗体 修饰 制备 检测 | ||
1.一种基于纳米棒的荧光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增强结构包括衬底、纳米棒和纳米棒上修饰的抗体或单链DNA,其中纳米棒结构为在衬底上采用倾斜角沉积制备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棒的荧光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纳米棒上修饰有一层自组装薄膜,在自组装薄膜上吸附一层Protein A或者Protein G分子;通过自组装薄膜上吸附的protein A/G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修饰针对需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捕获生物样品中的待测分子,并继续与该分子的多克隆抗体结合,最后与荧光标记的二抗结合,通过检测荧光强度确定待测生物标志物的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纳米棒的荧光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组装薄膜的成分二硫代二琥珀酰亚胺或二硫代二丙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棒的荧光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纳米棒表面修饰与待测DNA互补的DNA单链,DNA单链末端添加巯基官能团与纳米棒表面形成共价键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棒的荧光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纳米棒不同区域修饰不同的抗体或单链DNA。
6.一种基于纳米棒的荧光免疫测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免疫测定系统设有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纳米棒的荧光增强结构。
7.一种基于微流体的自动进样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进样检测芯片包括进样区域,反应区域以及毛细管泵区域;毛细管泵提供进样所需的动力和反应延时,反应区域设有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纳米棒的荧光增强结构,进样区域加入的生物样品在毛细管泵作用下流过反应区域被纳米结构上相应的探针捕获,并通过检测反应后荧光强度检测待测生物标记物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微流体的自动进样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微流体芯片的沟道尺寸为100nm-10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微流体的自动进样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进样检测芯片设有微流道阵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微流体的自动进样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进样检测芯片采用智能手机实现检测结果的读取和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上海鑫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上海鑫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35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