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页岩气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入靶前轨迹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3707.X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6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廖勇;赵红燕;陈辉;石元会;叶应贵;胡端义;程国良;夏勇;张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47/022;E21B47/09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312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质导向 中间点 导向井 水平井 地层倾角 轨迹控制 标志层 标准井 页岩气 钻头 靶点 随钻 圆滑 导向标准 地质资料 井眼轨迹 目标靶点 实时资料 所处位置 所在区域 资料对比 钻井设计 参考 控制井 导眼 井斜 两段 钻进 分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入靶前轨迹控制方法,收集待导向水平井所在区域标准井、已钻导眼井、邻井地质资料;待导向井钻井设计书,待导向井的实时资料,依据资料确定导向标准井、参考井;确定导向介入点,确定导向中间点;控制导向介入点至导向中间点。利用待导向井与标准井、参考井的资料对比,划分地质导向标志层,由此判断钻头所处位置和地层倾角;根据标志层距导向中点间的垂深、垂厚及地层倾角变化,分配位移、控制造斜率,引导钻头和控制井眼轨迹走向,向目标靶点钻进。本发明分导向介入点到导向中间点,导向中间点至靶点两段控制,井斜合适、位移使用合理,井眼轨迹圆滑,入靶角度合理,靶点控制精度高,地质导向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入靶前轨迹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气开发方式多采用“井工厂”水平井施工模式,随着勘探目标日益复杂,井网密布,因地质原因和规避触碰套管等复杂情况,目标井对入靶前位移有严格要求。
在随钻地质导向入靶时,采用以地层对比为基础的地质导向入靶方法,主要适用于入靶前上方地层较为稳定的储层。对于自导向介入点开始,要求以400m~500m左右的位移入靶,且入靶前,上方地层倾角变化较大时,常常出现位移使用不合理,造斜率与地层垂深、位移不匹配等问题,导致中靶难度加大,甚至出现未能按地质要求中靶的现象,加之轨迹调整频繁,给后期压裂施工带来不好的影响。
因此,目前急需建立有较短靶前位移中靶要求,且靶点上方地层产状多变的地质导向入靶前轨迹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旨在提供一种井斜合适、靶前位移使用合理,井眼轨迹圆滑,入靶角度控制合理,目标地质靶点与设计地质误差小,靶点控制精度高,地质导向效果明显的页岩气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入靶前轨迹控制方法。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页岩气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入靶前轨迹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资料准备阶段
1)收集待导向水平井所在区域的区域标准井、已钻导眼井和邻井地质资料;
所述待导向水平井所在区域的已钻导眼井、邻井地质资料包括自然伽马、岩性、全烃、甲烷、TOC和试气结果;
2)收集待导向水平井钻井设计书,有井区地震剖面图、设计轨迹和靶点数据;
3)收集待导向井的实时资料,有待导向井导向介入点上方随钻实时岩性数据、气测数据、井斜数据和随钻伽马数据;
4)依据钻前资料确定导向标准井、参考井;
第二步:确定待导向水平井的导向介入点、导向中间点
1)确定导向介入点
依据导向标准井与参考井对比,将第一步步骤2)所设计的,对应的靶点之上、地层垂厚250m的位置确定为导向介入点,导向介入点井斜20°~30°,剩余位移≮400m;
2)确定导向中间点
依据导向标准井与参考井对比,将第一步步骤2)所设计的,对应的靶点之上、地层垂厚100m的位置确定为导向中间点,剩余位移≮300m;
第三步:控制导向介入点至导向中间点的轨迹
1)控制导向介入点至导向中间点的轨迹,中间点轨迹与地层的夹角40°~45°,导向介入点到导向中间点的井斜γ°按如下公式计算:
γ°=90°-α-β
式中,α-目的层设计地层倾角,下倾为+°,上倾为-°;
β-中间点轨迹与地层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37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