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催化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5153.7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5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科创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30 | 分类号: | C02F1/30;C02F1/32;C02F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废水 光催化处理 曝气 光催化降解装置 水处理技术领域 工业废水处理 光催化剂涂层 资源利用率 二次污染 光催化网 绿色环保 氙灯照射 出水管 阀打开 进气阀 空气泵 曝气盘 蠕动泵 泵入 泥斗 排出 排泥 氙灯 | ||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催化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浓度为120~160mg/L的工业废水由蠕动泵泵入光催化降解装置中;(2)打开进气阀、氙灯与空气泵,由曝气盘进行曝气,在氙灯照射与曝气作用下,光催化网罩表面的光催化剂涂层与工业废水反应,反应时间为8~24h;(3)反应结束后,将处理好的工业废水由出水管排出;(4)装置每连续运行4~7天后,将泥斗阀打开,进行排泥。本发明工艺简单、资源利用率高、绿色环保,不产生二次污染,反应过程充分,工业废水处理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催化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氨氮和COD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氨氮和COD 浓度较低,可通过适当的生化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工业废水中氨氮和COD 浓度高,来源广泛,不同生产厂排放的废水氨氮含量差异很大。高浓度氨氮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化学冶金、化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肉类加工和养殖等行业。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其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毒性强;而COD 会造成自然水体水质的恶化,破坏水体平衡,导致除微生物外几乎所有生物的死亡。二者均对水环境的危害极大,而且处理难度都很大。
工业废水常见的净化措施,例如废水中含有氧化物、SS、软金属、重金属、泥沙、油等废弃物,废水中COD\BOD 含量较高,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影响后道加工,时间长久容易发臭,必须经过废水处理,由于表面处理绝大部分采用酸、碱处理,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必须调整PH价值,因此容易产生大量的工业盐;同时必须除油(因为油含量超标废水生物处理,微生物不能生存)。目前表面处理产生的工业废水,一般采用上述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着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绿色环、工艺简单的光催化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催化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浓度为120~160mg/L的工业废水由蠕动泵泵入光催化降解装置中;
(2)打开进气阀、氙灯与空气泵,由曝气盘进行曝气,在氙灯照射与曝气作用下,光催化网罩表面的光催化剂涂层与工业废水反应,反应时间为8~24h;
(3)反应结束后,将处理好的工业废水由出水管排出;
(4)装置每连续运行4~7天后,将泥斗阀打开,进行排泥。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光催化剂涂层为可见光催化剂,所述氙灯为可见光氙灯。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光催化剂涂层为石墨烯改性纳米Cu3B2O6。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光催化剂涂层为紫外光催化剂,所述氙灯为紫外光氙灯。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光催化剂涂层为纳米二氧化钛。
作为优选,所述光催化降解装置包括光催化塔,泥斗和固定架,所述光催化塔内竖直地设有波形紫外灯,所述波形紫外灯外套有光催化网罩,所述光催化网罩表面涂覆有光催化剂涂层;所述泥斗正上方设有曝气盘,所述泥斗下端设有泥斗阀,所述曝气盘通过进气管与空气泵连接,所述进气管设有进气阀;所述光催化塔的下侧壁设有进水装置,上侧壁设有出水装置,所述曝气盘与光催化塔之间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和蠕动泵,所述进水管设有进水阀;所述出水装置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
作为优选,光催化塔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泥斗为沿光催化塔中轴向下延伸的圆锥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科创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未经长兴科创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51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