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甲醛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5708.8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9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罗轩;杜鹏举;蒋月秀;秦祖赠;苏通明;纪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5/36 | 分类号: | C07C45/36;C07C47/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醛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苯甲醛的制备方法,以V、Ti、Ag、Ba、Mg的一种氧化物或其两种或三种复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通入O2或空气为氧源,肉桂醛经压缩空气或氧化雾化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常压、120‑200℃进行气固相催化连续反应,产物连续通过分子蒸馏装置,在60℃、100Pa下进行分子蒸馏,得到天然苯甲醛产品。本发明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新颖,操作简单,不需要使用溶剂,分离简便,反应速率快,避免了肉桂醛过度氧化,反应过程绿色,苯甲醛天然度好,获得的产品纯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林化工产品的精深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天然苯甲醛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苯甲醛是世界第二大香料,用量仅次于香兰素,每年需求量约为7000吨,作为添加剂被用于食品、饮料、烟草以及化妆品等行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消费者逐渐回归到倾向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的行列中,并将“天然化合物要比化学合成的更健康”的理念也融入到新制订食品法规里。如食品香料工业国际组织等国际组织对会引起毒性、致畸以及致癌作用的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采取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在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愈来愈严格的法律法规双重影响下,天然苯甲醛的需求日益增加,成为国际和国内香料中的紧缺商品之一。从天然物中得到的成分合成苯甲醛成为天然苯甲醛来源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加之天然香料通常具有更高副加值,因此给其带来更好的经济价格和明显的市场竞争力。肉桂油里的主要成分为肉桂醛,含量超过70%,是我国著名的天然香料和中药材,产量独占全球九成以上,利用肉桂油制备天然苯甲醛将有美好的前景。
目前,我国生产天然苯甲醛的主要方法是肉桂醛的碱性水解法。该方法的缺点就是肉桂醛与水为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两相反应中反应物之间难以充分接触,同时使用大量的碱液会增加处理成本,也容易污染环境。中国专利(CN1446789A、CN1749231A、CN1911891A、CN101985414A)对该方法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改进,成本降低,品质也有所提高,但杂质含量仍比较高,并且仍然存在需要使用大量碱液的问题。中国专利(CN1179934C,CN1634837A)、美国专利(US4683342,US4617419)引入相转移催化剂或表面活性剂以提高肉桂醛在水中的溶解度,但是以上两种添加剂均不利于对苯甲醛天然度的维持。崔建国等(化学世界,2002,43(6):315-317)研究了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桂叶油制备天然苯甲醛的方法,但是相转移催化剂具有一定毒性,存在副反应较多、分离困难等缺点。纪红兵等(CN101037384A,CN101648853A)利用环糊精化合物促进肉桂醛碱性水解制备天然苯甲醛,该方法依然存在后续分离提纯困难等不足。
高飞等(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20(4):544-547)提出了一种在近临界水中合成苯甲醛的新方法,但其反应条件苛刻,对设备要求高,并会降低苯甲醛的天然度。吕秀阳等(CN1597653A,CN1834080A)报道了在近临界水中制备苯甲醛的方法,实现了过程的绿色化,但副产物多,选择性差,对设备的要求高,同时降低了苯甲醛的天然度。纪红兵等还提出以环糊精化合物为催化剂,利用双氧水催化氧化肉桂醛或肉桂油制备苯甲醛的方法(CN102093184A、CN101838187A、CN105536868A),该方法依然存在后续分离提纯困难,肉桂醛天然度不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57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2,7-二羟基萘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茚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