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菌蛋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5880.3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9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杨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伯尔生物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杨陈 |
主分类号: | A61K38/51 | 分类号: | A61K38/51;A61K9/50;A61K47/36;A61K47/38;A61K47/3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佟林松 |
地址: | 401338 重庆市巴南区木洞***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蛋白 微胶囊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蛋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成膜材料、超纯水和抗菌蛋白配制抗菌蛋白胶囊预制液。用通电的微量棒相隔预定距离把抗菌蛋白胶囊预制液以预定流速注入氯化锌、氯化钙和氯化钡混合的凝胶浴中,反应预定时间后,配制得到抗菌蛋白微胶囊混合液。将抗菌蛋白微胶囊混合液进行纯化,得到抗菌蛋白微胶囊。本发明使用电喷纳米粒子成型技术制备微胶囊,对包载物的性能影响很小,制备过程中无废气、废液产生,对环境友好,且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品领域,特别涉及抗菌蛋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微胶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将芯材(固体、液体、气体)包裹形成的微型胶囊。微胶囊对芯材的原有生物性质或化学性质无任何损伤和影响,并且可以通过某些外部刺激或缓释作用使芯材的功能再次在外部呈现出来,或者依靠囊壁的屏蔽作用起到保护芯材的作用。微胶囊技术至今已广泛运用于医药、农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制备微胶囊的技术主要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物理化学方法,而电喷法是物理化学方法中非常有前景的制备微胶囊的技术。在电喷过程中,聚合物微胶囊内包裹的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药物的活性不会受到明显影响,而且通过电喷法制备的微胶囊包容率很高、粒径分布范围窄、颗粒大小均匀、形状规整。海藻酸钠是目前最常用的微胶囊制备成分,羧甲基纤维素和丙烯酸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囊材领域,而通过复合氯化锌和氯化钡的凝胶浴可以显著提高单独使用氯化钙作为凝胶浴制备的微胶囊的稳定性。
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常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药物,主要应用于皮肤感染创面、口腔溃疡或泌尿生殖道炎症等领域。但溶葡萄球菌酶是蛋白类抗菌分子,在临床应用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稳定性差,对温度的反应较为敏感,高温或反复冻融容易导致酶功能失效;(2)口服给药容易被消化道降解吸收,从而降低或消除药物效能;(3)体内注射给药易诱发免疫排斥反应,释放时间和剂量也难以掌控等;目前溶葡萄球菌酶尚不能在临床上进行体内给药,且体外给药也很难掌控药物的稳定性。因此,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溶葡萄球菌酶产品可以很好的解决溶葡萄菌酶在临床上的应用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以上问题的至少一个,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蛋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成膜材料、超纯水和抗菌蛋白配制抗菌蛋白胶囊预制液。
用通电的微量棒相隔预定距离把抗菌蛋白胶囊预制液以预定流速注入氯化锌、氯化钙和氯化钡混合的凝胶浴中,反应预定时间后,配制得到抗菌蛋白微胶囊混合液。
将抗菌蛋白微胶囊混合液进行纯化,得到抗菌蛋白微胶囊。
其中,配制得到抗菌蛋白微胶囊混合液的步骤包括:微量棒的通电电压为3~30kv,预定流速为1~15ml/s。
其中,得到抗菌蛋白微胶囊混合液的步骤包括:预定距离为10~30cm,预定时间为5~10小时。
其中,配制抗菌蛋白胶囊预制液的步骤包括:使用微量棒将成膜材料溶解于超纯水,再加入抗菌蛋白形成抗菌蛋白胶囊预制液,其中成膜材料包括分子量为50~100万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成膜材料:超纯水:抗菌蛋白=0.5~20g:100~200ml:0.0001~0.005mg。
其中,配制得到抗菌蛋白微胶囊混合液的步骤包括:
混合凝胶浴中,氯化锌的含量为10~35%,氯化钙的含量为20~35%,氯化钡的含量为40~70%。
其中,配制得到抗菌蛋白微胶囊混合液的步骤包括:微量棒的通电电压为15kv,预定流速为10ml/s;定距离为15cm,预定时间为6小时。
其中,得到抗菌蛋白微胶囊的步骤包括:将抗菌蛋白微胶囊混合液放入离心机,2000-3000rpm离心10min后用超超纯水或缓冲液冲洗,得到抗菌蛋白微胶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伯尔生物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杨陈,未经艾伯尔生物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杨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58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