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燃料饼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6852.3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4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李大正;何锋发;程华;孙佳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意丰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44 | 分类号: | C10L5/44;B30B3/04;B30B11/18;B26D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燃料 制备工艺 秸秆 预压缩 粉碎秸秆 秸秆处理 秸秆粉碎 秸秆收集 能量消耗 生产效率 稳定生产 有效解决 运输成本 装车运输 辊压机 辊压 磨具 切割 能耗 收割 摩擦 燃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燃料饼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秸秆粉碎、秸秆预压缩、装车运输、秸秆辊压成饼、燃料饼切割、干燥和包装的步骤。其能够简化收割和粉碎的步骤,减少能量消耗;对粉碎秸秆进行预压缩,可以降低秸秆收集和运输成本;采用秸秆辊压机技术,避免了秸秆与磨具的摩擦,从而大幅减少能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可连续稳定生产的秸秆燃料饼制备工艺,能够有效解决秸秆处理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燃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秸秆燃料饼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秸秆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在其再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相比化石资源具有CO2零排放的优势,在目前提倡低碳的社会背景下,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秸秆的发热量较高,经测定,秸秆热值约为15000kJ/kg,相当于标煤的50%。而且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玉米秸秆含硫量更低,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在取暖锅炉上用秸秆代替煤可以省掉脱硫环节。
但是,目前秸秆利用技术不成熟,目前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有秸秆沼气技术、秸秆制煤、秸秆颗粒燃料、秸秆发电等,这些技术都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技术不成熟。技术不成熟提高了秸秆利用的难度、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无法大规模推广。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方面是收集和运输成本高,秸秆分散在田间,每亩地秸秆产量少,不方便收集,秸秆质地蓬松,堆积密度约50kg/立方米,导致秸秆运输体积很大,运输成本随之增加;另一方面是秸秆处理成本高,现在秸秆燃料颗粒技术的加工电耗为50kw.h/t;第三方面是生产效率低、规模小,生产组织和管理成本高。
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秸秆再利用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燃料饼的制备工艺,其可以将秸秆燃料化,由于秸秆作为燃料利用相比其他利用方式利用效率更高、工艺更简单、而且几乎没有废物产生,从而可以解决秸秆处理带来的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秸秆燃料饼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秸秆粉碎:使用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农作物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
(2)秸秆预压缩:使用预压缩机对粉碎后的秸秆直接进行预压缩;
(3)装车运输:将预压缩后的秸秆装车再运输;
(4)秸秆辊压成饼:将压缩后的物料经过秸秆辊压机进行辊压成型,制成半成品燃料饼;
(5)燃料饼切割:使用料饼切割机将上述半成品燃料饼按照尺寸进行切割;
(6)干燥和包装:将上述切割后的燃料饼干燥、包装,得到最终的成品燃料饼。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秸秆燃料饼的制备工艺,能够在收割农作物的同时将秸秆粉碎,简化收割和粉碎的步骤,减少能量消耗;然后直接将粉碎后秸秆加入预压缩机,对粉碎秸秆进行预压缩,可以减小秸秆的体积在60%以上,再装车运输到燃料饼生产车间,可以降低秸秆收集和运输成本达50%以上。在秸秆处理环节,本发明专利采用秸秆辊压机技术,秸秆通过两个挤压辊,在高压下被压成连续的饼状;与秸秆燃料颗粒技术相比,减少了摩擦,从而大幅减少能耗约80%。秸秆辊压机处理量大,可靠性高,可连续长时间作业,每小时可达几十吨到上百吨,为高效率、大规模秸秆处理提供保障。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可连续稳定生产的秸秆燃料饼制备工艺,能够有效解决秸秆处理的难题。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通过收割机输料管将粉碎后的秸秆直接输送到预压缩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意丰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意丰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68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