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成型调整螺钉的冷镦工艺及冷镦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7096.6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6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袁龙;田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新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1/56 | 分类号: | B21K1/56;B21J13/02;B21J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整螺钉 模具 冷镦工艺 成型 冷镦模 束杆 次镦 工艺步骤顺序 加工效率 节省材料 冷镦模具 力学性能 打孔 传统的 机加工 车削 倒角 华司 剪断 冷镦 流线 六角 线材 镦粗 保证 替代 客户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用于成型调整螺钉的冷镦工艺及冷镦模组。一种用于成型调整螺钉的冷镦工艺:一、线材剪断;二、一次束杆;三、二次束杆;四、三次束杆和一次粗镦;五、二次镦粗;六、倒角和三次镦粗;七、镦粗华司和束六角。一种用于成型调整螺钉的冷镦模组,为六模六冲冷镦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第四模具、第五模具和第六模具。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成型调整螺钉的冷镦工艺及冷镦模组,利用冷镦技术完成调整螺钉的所有尺寸,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力学性能,节省材料,保证流线完整,提高效率,替代传统的车削打孔等机加工操作,工艺步骤顺序设计明确合理,保证了尺寸精度,且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固定太阳能电池板的调整螺钉的制造,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成型调整螺钉的冷镦工艺及冷镦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太阳能电池板的发展,为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固定牢固,现需要采用图3所示的调整螺钉进行固定,此调整螺钉包括Φ8.66的第一部分A、Φ13.5的第二部分B、过渡的第三部分C、Φ14.4的第四部分D、Φ17.2的华司部分E、Φ7.12的第五部分F、Φ5.91的第六部分G、六角部分H;其对于尺寸的要求较高,而目前的加工方式一般采用为数控车削之后,再焊接华司E和冷镦六角部分H,最后螺纹成型,上述工艺的使用导致其内部组织不呈流线走向且强度不高,影响调整螺钉的力学性能,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工艺较为复杂,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过高,不符合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而采用冷镦技术加工,由于调整螺钉复杂的结构及多部分尺寸的要求,给冷镦模具的设计造成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工艺简单、周期短、成本低、内部组织呈流线型、增加强度的调整螺钉的冷镦成型工艺及冷镦模组。
一种用于成型调整螺钉的冷镦工艺,它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的:一、准备原料:将线材剪断至所需要的长度;二、将步骤一剪断的线材通过冷镦进行第一次束杆,形成第六部分;三、将步骤二加工的零件通过冷镦进行第二次束杆,形成第五部分;四、将步骤三加工的零件通过冷镦进行第三次束杆和第一次粗镦,形成第一部分和一次粗部;五、将步骤四加工的零件通过冷镦进行二次镦粗,将一次粗部镦粗形成二次粗部;六、将步骤五加工的零件通过冷镦进行倒角和三次镦粗,将二次粗部镦粗形成三次粗部,第六部分的末端形成倒角;七、将步骤六加工的零件通过冷镦进行镦粗华司和束六角,使三次粗部上形成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华司部分,并在第六部分的末端形成六角部分,即完成调整螺钉的冷镦成型。
一种用于成型调整螺钉的冷镦模组,它为六模六冲冷镦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第四模具、第五模具和第六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用于对零件进行第一次束杆,形成第六部分;所述第二模具,用于对零件进行第二次束杆,形成第五部分;所述第三模具,用于对零件进行第三次束杆和第一次粗镦,形成第一部分和一次粗部;所述第四模具,用于对零件进行二次镦粗,将一次粗部镦粗形成二次粗部;所述第五模具,用于对零件进行倒角和三次镦粗,将二次粗部镦粗形成三次粗部,第六部分的末端形成倒角;所述第六模具,用于对零件进行镦粗华司和束六角,在三次粗部上形成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华司部分,在第六部分的末端形成六角部分;所述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第四模具、第五模具和第六模具皆包括冲模和主模;所述冲模包括冲模套、位于冲模套后侧的冲模垫块和固定在冲模套前端的冲棒;所述主模包括主模壳、位于主模壳内侧靠前的主模上段、位于主模壳内侧靠后的主模下段、位于主模下段后侧的主模后锁和主模垫块、穿设在主模中的主模顶针以及固定于主模顶针后侧的主模顶针套;所述第三模具的冲模内设置有第三束杆型腔和第一左半镦粗型腔,第三模具的主模内也设置有第一右半镦粗型腔,两个第一半镦粗型腔在合模时,组成第一镦粗型腔;所述第四模具的冲模内设置有第二左半镦粗型腔,第四模具的主模内也设置有第二右半镦粗型腔,两个第二半镦粗型腔在合模时,组成第二镦粗型腔;所述第五模具的冲模内设置有第三镦粗型腔,并在主模内位于零件的末端设置有倒角型腔;所述第六模具的冲模内设置有第四镦粗型腔,合模时,冲模和主模之间形成华司型腔,第六模具的主模内位于零件的末端设置有束六角型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新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新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70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压钢球用的锻料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械齿轮表面覆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