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7460.9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2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张东长;王祺;王火明;陈天泉;徐霈;伍杰;徐周聪;唐智伦;李菁若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余剑琴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层 沥青路面结构 沥青面层 依次设置 基层 下封层 垫层 透层 承载力 垂直 强度变异系数 道路结构 使用寿命 均匀性 干缩 | ||
本发明例提供了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涉及道路结构领域。包括:至少两层沥青面层、下封层、透层、至少两层基层和垫层。在垂直于水平面并远离水平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垫层、至少两层基层、透层、下封层和至少两层沥青面层。沥青路面结构是通过垂直于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垫层、至少两层基层、透层、下封层和至少两层沥青面层。通过将基层分为至少两层依次设置,来提高基层的强度和承载力,且避免产生较大的强度变异系数问题,提高基层的均匀性,从而减轻了基层的干缩和温缩开裂,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沥青路面的使用稳定性、承载力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在道路结构领域中,沥青路面的结构直接关系着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当前,沥青路面的结构通常为依次由沥青面层、下封层、透层、基层和垫层构成。沥青路面的该结构虽然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但是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加以及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基层早期出现的施工均匀性差,强度变异系数大,以及由此产生的基层干缩和温缩开裂严重等原因,导致基层整体稳定性与承载力下降较快,进而影响到沥青路面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以有效的改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强耐久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至少两层沥青面层、下封层、透层、至少两层基层和垫层。在垂直于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垫层、所述至少两层基层、所述透层、所述下封层和所述至少两层沥青面层。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层基层包括: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在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基层和所述第一基层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的厚度为15cm至20cm。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的材料均为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或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所述第一基层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占比或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水泥用量占比均为3%至5%,所述第二基层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占比或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水泥用量占比均为3%至5%。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层基层还包括:第三基层。在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基层、所述第二基层和所述第一基层依次设置,所述第三基层的厚度为15cm至20cm。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基层的材料为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碎石或振动搅拌的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所述第三基层中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用量占比或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水泥用量占比均为2%至4%。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层沥青面层包括:第一沥青面层和第二沥青面层。在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远离所述水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沥青面层和所述第一沥青面层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厚度为4cm至5cm,所述第二沥青面层的厚度为7cm至10cm。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材料为:PG76-10、PG76-22、PG82-10或PG82-22的高黏改性沥青,或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材料还为:GAC-16C或SMA-13级配沥青混合料,所述第二沥青面层的材料为:70#A级道路石油和GAC-25级配沥青混合料。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层沥青面层还包括:第三沥青面层。所述第三沥青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沥青面层和所述第一沥青面层之间,所述第三沥青面层的厚度为5cm至7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74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沥青道路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设有检查井的路面工程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