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供给管的保护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7650.0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6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葛西宏树;佐藤弘次;木村一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77/00 | 分类号: | F02B77/00;F02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供给 保护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燃料供给管的保护构造,利用轻量且简单的构造的保护部件,保护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管免受碰撞载荷。保护部件固定于发动机主体,保护燃料供给管使其不与进气用零部件接触,具有:从第1紧固部的附近朝向燃料供给管的延伸方向突出的第1突出部;从第2紧固部的附近朝向与第1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相同方向突出的第2突出部;从第2突出部沿着前后方向突出且抵靠于发动机主体的第3突出部,利用强度高的第1、第2紧固部附近的第1、第2突出部承受来自进气用零部件的载荷,并且除了第1、第2紧固部,所述载荷还从第3突出部可靠地传递到发动机主体,能够利用轻量且简单构造的保护部件阻止碰撞载荷传递到燃料供给管,可靠防止燃料供给管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供给管的保护构造,其具有:进气用零部件,其以在前后方向上与发动机主体相对的方式配置;燃料供给管,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主体和所述进气用零部件之间;保护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发动机主体且保护所述燃料供给管使其不与所述进气用零部件接触。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配置于内燃机的气缸盖的侧面的进气歧管、燃料系统部件免受碰撞载荷,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公知有如下构造:在利用保护罩从外侧覆盖进气歧管、燃料系统部件的同时,使设置于保护罩的突出块以与设置于进气歧管的抵靠座部隔着间隙且可抵接的方式与抵靠座部相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97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以往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不仅需要用于覆盖气缸盖的侧面的大部分的、大型且重量大的保护罩,而且为了可靠地保护进气歧管、燃料系统部件,还需要保护罩自身具有较大刚性以将碰撞载荷传递到气缸盖,因此,迫使进一步增加保护罩的重量。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其目的在于,利用轻量且简单的构造的保护部件,保护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管免受碰撞载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燃料供给管的保护构造,其具有:进气用零部件,其以在前后方向上与发动机主体相对的方式配置;燃料供给管,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主体和所述进气用零部件之间;以及保护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发动机主体且保护所述燃料供给管使其不与所述进气用零部件接触,该燃料供给管的保护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具有:第1紧固部和第2紧固部,其紧固于所述发动机主体;架桥部,其夹设在所述进气用零部件和所述燃料供给管之间,将所述第1紧固部和所述第2紧固部连接起来;第1突出部,其从所述第1紧固部的附近朝向所述燃料供给管的延伸方向突出;第2突出部,其从所述第2紧固部的附近朝向与所述第1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以及第3突出部,其从所述第2突出部沿着前后方向突出且抵靠于所述发动机主体。
另外,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燃料供给管的保护构造,在技术方案1的构造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用零部件包含固定于进气歧管的外周部的把手部件,从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把手部件以能够与螺栓抵接的方式与该螺栓重叠,该螺栓用于将所述第1紧固部和所述第2紧固部中的某一方紧固于所述发动机主体。
此外,实施方式的气缸盖11与本发明的发动机主体相对应,并且实施方式的双头螺栓27与本发明的螺栓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7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