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B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海洋污损生物防除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8601.9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7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章超桦;严涛;吴慧;曹文浩;卢虹玉;韩帅帅;谢恩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03 | 分类号: | A01N65/03;A01P9/00;C09D5/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胡素丽;刘明星 |
地址: | 524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尾藻 乙酸乙酯 萃取 分离 组分 及其 制备 方法 海洋 污损 生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B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海洋污损生物防除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B以低剂量涂覆于固体表面时,即有明显的抑制藤壶和贻贝幼虫附着的作用,因此能够用于制备海洋污损生物防除剂。并且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B是从亨氏马尾藻中提取获得,为天然存在的有机化合物,不会污染水体环境和通过食物链传递导致其在生物体中的富集,对环境友好,安全性高,在有效抑制海洋生物附着的同时,不含铜和锡等重金属元素,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并且其来源广泛,分离制备途径简便,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推广潜力大,在海洋污损生物防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领域,具体涉及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B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海洋污损生物防除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海洋污损生物是指固着或栖息在船舶和人工设施水下部位,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类生物,其危害主要为增大阻力,降低航速,增加燃料消耗;堵塞管道系统,改变金属腐蚀过程,引发腐蚀穿孔;增大动力载荷效应,造成人造设施漂移、失衡甚至倾覆;与养殖对象争夺附着基和饵料,妨碍其生长发育,降低水产品品质。因此,在发展海洋经济产业的过程中,海洋污损生物防除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海洋污损生物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其中危害较大且难以清除的种类主要是具石灰质外壳、营固着生活的无柄蔓足类(藤壶)和双壳类软体动物(贻贝和牡蛎)。在热带、亚热带沿岸海域,网纹藤壶是无柄蔓足类的典型代表,也是污损生物群落中的绝对优势种;翡翠股贻贝则是东海和南海主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污损生物通常分为两个生活阶段,从幼虫脱出卵膜发育至时断时续地探索物体表面准备附着为止,为浮游生活阶段;幼虫选好定居位置,在附着基表面附着、变态形成幼体后,则为固着或附着生活阶段。从防除角度来看,其对人类产生危害始于固着或附着以后。如能有效地抑制幼虫附着,就能达到防除目的。因此,本发明的验证试验采用网纹藤壶和翡翠股贻贝作为实验对象,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将具有科学合理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传统海洋污损生物防除技术具有成本高,作用时间短,目标生物针对性差等缺陷,甚至还会产生危害环境的问题,因此,弄清海洋生物天然化学防污作用机制可为开发无公害防污技术提供借鉴,而且海洋生物本身也应是新型防污剂的重要来源。基于抗附着活性物质在海洋动物、微生物体内的含量比较少,且结构相对复杂,不便于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故而从分布广泛、资源量大的海洋植物中寻找天然防污剂,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亨氏马尾藻(Sargassum henslowianum C.Agardh)隶属于褐藻门、褐藻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和香港等地沿海低潮带岩石上。其藻体大,资源丰富,生长周期短,可规模化养殖,具备开发利用的良好前景,近来人们已发现其含有抗肿瘤、抗病毒、降血脂、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生物活性的成分。然而,对于亨氏马尾藻是否含有抗海洋污损生物幼虫附着和孢子萌发的有效成分以及能否将其应用于海洋污损生物防除领域等方面的内容,目前未见任何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B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海洋污损生物防除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亨氏马尾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组分B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8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