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的高铁定位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9104.0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9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64/00;H04W4/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通信 铁定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的高铁定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获取待定位的高铁线路上已知经纬度的各个采样点;根据高铁分别运行至所述各个采样点时,所述高铁上的移动终端接收服务小区信号的电平强度,计算移动终端接收服务小区信号的电平强度的电平均值,并计算采样点序列对应的移动平均电平强度;绘制包括电平均值线和移动平均线的功率里程示意图;获取功率里程示意图中波峰及波谷分别与电平均值线的交点的经纬度;根据已知的高铁运动参数,对所述交点之间的位置进行定位填补。功率里程示意图中根据移动平均线和电平均值线获取的波谷和波峰具备较为稳定的位置特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提高了对高铁定位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的高铁定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全面发展,我过高铁建设出现了井喷式的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全国高铁里程达到2.3万公里,并计划到2020年,全国高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其中,乘坐高铁的旅客大都是移动互联网的客户,为了提高移动通信质量,需要对高铁应用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优化。为了提高移动通信质量,需要对高铁在高铁线路上运行时产生的网络问题进行分析。另外,高铁在运行过程中,高铁上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电平信号随运行过程发生变化。而为了实现对网络问题的分析,通常需要确定高铁上移动终端接收到的各个电平信号时所在的位置。其中,确定高铁上移动终端接收到各个电平信号时所在的位置,即为对高铁进行定位。
现有技术中,对高铁进行定位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为卫星定位方案,该方案中,在高铁车厢内设置卫星定位接收天线,该卫星定位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外部的卫星定位装置发射的卫星定位信号,根据该卫星定位信号实现定位。第二种方案基于服务小区的电平特征对高铁所在位置进行估算,该方案认为小区具有慢衰落特性,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电平强度会随着与小区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该方案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确定高铁上的移动终端对应的小区以及该小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根据高铁上的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电平强度以及该小区的地理位置确定所述高铁所在的位置,实现对高铁的定位。
但是,发明人在本申请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采用第一种方案进行高铁定位时,卫星定位信号穿透高铁车厢,抵达卫星定位接收天线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损耗,并且,高铁运行至某些特殊区域(如城市高架桥底、山区密林、山地峡谷和隧道等区域)时,卫星定位接收天线无法接收到卫星定位信号。另外,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信号质量,目前逐步对各个小区进行改造,改造之前,每个小区中仅设置一个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而经过改造,目前的一个小区配置有三个以上的RRU,各RRU形成合并级联结构进行无线信号的覆盖,高铁运行在同一小区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内运行时,相同或相近的电平强度在该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往往会重复出现多次,这种情况下,若采用第二种方案进行高铁定位,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在对高铁进行定位时,均存在定位精度不足,定位的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利用现有技术对高铁进行定位时,存在的定位精度不足,定位准确性差的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各个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的高铁定位方法及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的高铁定位方法,包括:
获取待定位的高铁线路上已知经纬度的各个采样点;
根据高铁分别运行至所述各个采样点时,所述高铁上的移动终端接收服务小区信号的电平强度,计算所述移动终端接收服务小区信号的电平强度的电平均值,并计算采样点序列对应的移动平均电平强度;
根据所述各个采样点的经纬度、所述电平均值和所述移动平均电平强度,绘制包括电平均值线和移动平均线的功率里程示意图,其中,所述电平均值线和移动平均线的横坐标为所述高铁线路上的位置,纵坐标为电平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91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