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式浇口套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9606.3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5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黄增晃;于卫凯;彭天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日龙电器制品(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3P15/00;B23C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朱林军 |
地址: | 310021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体 下段 内腔 分体式 浇口套 出料 圆台形内腔 注塑 可拆卸的 抛光处理 配合间隙 塑胶原料 制造成本 制造过程 出料端 光滑度 浇口 制作 体内 申请 配合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浇口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段套体及下段套体,所述上段套体与下段套体内均开有圆台形内腔,上段套体出料端的内腔直径大于或等于下段套体进料端的内腔直径,所述上段套体及下段套体可拆卸的配合在一起,上段套体的出料端的内腔与下段套体的进料端的内腔相接,下段套体的出料端设置有浇口,上段套体与下段套体的配合间隙不大于2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浇口套的制作方法。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内腔光滑度高,制造过程中无需进行对内腔进行抛光处理,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且能够除去注塑过程塑胶原料内的气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浇口套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的浇口是接通主流道和型腔的通道,它是整个流道系统中截面积最小的部分,但是它却对降低熔料表观粘度和提高流动性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三板模普遍使用的一体式浇口套(如附图1所示),三板模对一体式浇口套的内腔(3)的光滑度有着极其严格要求(如果表面粗糙,则会导致塑料产品成型时浇口处不易拉断及脱模不良等现象,同时在浇注过程中易导致注塑机压力损耗,甚至导致产品出现留痕及烧焦现象)。目前的一体式浇口套都是原料件加工而成的(原料件的结构如附图2所示)。目前对内腔的加工方法由球头铣刀铣削及放电加工,其中球头铣刀铣的内腔比较光滑(可以直接使用),而放电加工所制得的内腔必须进行化学或物理抛光处理(目前用的最多的是化学抛光)。
目前三板模使用的一体式浇口套的口端的直径一般在4mm以内,而长度在35mm以上(一般不超过40mm),故而如果对原料件采取铣削加工的加工方式时,只能采用直径为4mm以下的球头铣刀来进行铣削作业,而4mm以下的绝大部分球头铣刀的有效铣削的深度都在25mm以下(球头铣刀自身的长度有限制(球头铣刀的实际铣削长度小于等于自身的长度),若球头铣刀的长度过长,铣削过程会因“偏心”而产生较大的误差,实际生产中3mm(直径)的球头铣刀的铣削长度为25mm,2mm(直径)的球头铣刀的铣削长度为25mm,1mm(直径)的球头铣刀的铣削长度为14mm),故而球头铣刀只能将原料件加工成半成品,剩下未进行铣削加工的部分企业一般会采用电火花进行加工,而电火花加工会使得内腔(3)的表明上残留铁渣(铁渣的存在会导致内腔的表面变得粗糙),为了除去表面的铁渣,又必须对一体式浇口套的内腔(3)进行化学抛光处理,手续更加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分体式浇口套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体式浇口套,包括上段套体及下段套体,所述上段套体与下段套体内均开有圆台形内腔,上段套体出料端的内腔直径大于或等于下段套体进料端的内腔直径,所述上段套体及下段套体可拆卸的配合在一起,上段套体的出料端的内腔与下段套体的进料端的内腔相接,下段套体的出料端设置有浇口,上段套体与下段套体的配合间隙不大于2丝。
在本方案,加工分体式浇口套所用到三种直径的球头铣刀铣削长度分别为25mm(直径为2mm及3mm的球头铣刀),14mm(直径为1mm的球头铣刀)。且本方案中所说的上段套体的内腔的最宽端的直径是小于4mm的,且上段套体的总长度是不大于25mm的,而下段套体的总长度是不大于14mm的,而本方案所提供的分体式浇口套的总长度是在35mm左右的。故在本方案中,将浇口套分成两段,由于两段都可以使用球头铣刀来加工生产,故而可以有效保证分体式浇口套内腔的光滑度,无需进一步化学抛光处理。同时上段套体与下段套体配合必然是存在配合间隙,本方案中保证上段套体与下段套体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2丝,在注塑过程,塑胶原料内是残留有一定的气泡的,这些塑胶原料在途径分体式浇口套时会这个配合间隙逸出去,从而进一步改善塑料件的质量。
可选的,上段套体及下段套体通过螺纹配合在一起。
螺纹连接方便快捷。
可选的,所述上段套体及下段套体通过榫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日龙电器制品(杭州)有限公司,未经中日龙电器制品(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96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高压状态下热流道加工的节能方法
- 下一篇:调堵球的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