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9918.4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6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饭塚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蒋国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装置 润滑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在变速器壳体(31)的比第1轴承(BRG1)靠上方的位置配置有挡板(67)。挡板(67)具有筒状的供给油路(67a)和润滑油接受面(67b),其中,筒状的供给油路(67a)将润滑油从上方向第1轴承(BRG1)引导;所述润滑油接受面(67b)被配置于供给油路(67a)的上方,用于挡住由最终从动齿轮(42)溅起的润滑油并将其向供给油路(67a)引导。向配置于变速器壳体(31)内部的内置零部件供给润滑油的排出机构(64)向供给油路(67a)供给所述润滑油。据此,能与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润滑油量无关来稳定地对轴承进行润滑,其中轴承对最终从动齿轮进行支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轴承进行润滑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中所述轴承将配置于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housing)内部的最终从动齿轮(final driven gear)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壳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搭载于车辆等的动力传递装置,其具有:变速器,其将内燃机的驱动力变速后输出;差速装置(Differential device),其将从变速器输出的驱动力分配给左右的驱动轮;传动装置(transfer device),其将传递到差速装置的驱动力分配给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其他驱动轮。
作为这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已知有如下结构:在由最终从动齿轮将润滑油从壳体内部的储油部溅起时,一部分润滑油在被最终从动齿轮的挡板(baffle plate)挡住之后,沿该挡板的表面流动,被引导至将最终从动齿轮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壳体的轴承,对该轴承进行润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6-061333号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现有技术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中,在最终从动齿轮的转速大时,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润滑油量多,因此,能够向轴承供给足够的润滑油,但当其转速小时,溅起的润滑油量少,可能无法供给足够的润滑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润滑油量无关,而能够稳定地对轴支承最终从动齿轮的轴承进行润滑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对轴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1轴承BRG1。以下亦相同。)进行润滑,所述轴承将配置于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动力传递装置PT。以下亦相同。)的壳体(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变速器壳体(transmission case)31。以下亦相同。)内部的最终从动齿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最终从动齿轮42。以下亦相同。)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壳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润滑油供给机构(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排出机构64。以下亦相同。)和挡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挡板67。以下亦相同。),其中,所述润滑油供给机构向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内置零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2轴承BRG2。以下亦相同。)供给润滑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比所述轴承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挡板具有筒状的供给油路(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供给油路67a。以下亦相同。)和润滑油接受面(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润滑油接受面67b。以下亦相同。),其中,所述筒状的供给油路将所述润滑油从上方向所述轴承引导;所述润滑油接受面配置于所述供给油路的上方,用于挡住所述最终从动齿轮溅起的所述润滑油并将其向所述供给油路引导,
所述润滑油供给机构向所述供给油路供给所述润滑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99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 下一篇: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