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对血液凝固状态进行检测的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0260.9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9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51 | 分类号: | G01N21/51;G01N35/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样本腔 血液凝固 智能设备 散射 样本 光探测器输出信号 凝血分析仪 产品成本 准确度 工作效率 固定结构 光探测器 血液样本 比浊法 检测 测量 分析 采集 侧面 计算机 成熟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用于对血液凝固状态进行检测的智能设备,仪器设有用于存放血液样本的样本腔,所述样本腔旁设有采集由样本腔侧面散射出来光线的光探测器,所述光探测器输出信号至计算机,本发明基于现有成熟的散射比浊法凝血分析仪技术,通过改变样本的固定结构,能够同时分析多个样本,并能提高测量准确度,同时较现有产品成本增加较小,提高了分析仪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凝血分析仪。
背景技术
血凝分析仪属医疗临床上测量人体血液中各种成分含量,定量生物化学分析结果,为临床诊断患者各种疾病提供可靠数字依据,是临床必备的常规检测设备。
例如目前有采用散射比浊法获取凝血数据的仪器,其根据待检测样本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在该方法中检测通道的单色光源与光光探测器呈90度直角关系,当向样本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随着样本中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样本的散射光会逐步增加,当样本完全凝固后,散射光的强度不再变化,通过吧凝固的起点作为0%,凝固终点作为100%,把50%作为凝固时间,光探测器接收这一光学的变化,将其转化成电信号,最终通过计算机获取所取参数。
但是目前采用散射比浊法获取凝血数据的仪器一次只能测试一个样品,工作效率低,并且因为每次仅测试一个样品,若光源等存在异常,也无法很快知晓发生故障,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采用散射比浊法获取凝血数据的仪器,能够同时测量多个样本,并能保证测量精度的凝血分析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对血液凝固状态进行检测的智能设备,仪器设有用于存放血液样本的样本腔,所述样本腔旁设有采集由样本腔侧面散射出来光线的光探测器,所述光探测器输出信号至计算机,仪器设有内部中空的锥台形样本架,所述样本架周边等夹角设有至少两个样本腔,每个所述样本腔的侧壁均开设有向样本架内部侧透光的视窗,每个所述样本腔位于样本架较大的一端设有放入样本透明容器的入口,每个所述样本腔位于样本架较小的一端设有光线入射口,所述样本架较小的一端设有分光器,光源射出的光线经分光器射出与样本腔数量相同的光束,每个所述光束分别通过光线入射口射入样本腔内,所述样本架内设有一个与之共轴的中空锥台形遮光机构,所述遮光机构由电机驱动旋转,所述光探测器由遮光机构一端伸入,所述遮光机构的侧壁开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的开设高度与每个视窗的开设高度相同。
所述遮光机构较大一端朝向样本架较大一端,所述遮光机构和样本架的锥台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遮光机构由侧反光板,以及位于侧反光板两端的反光底板和上反光环形板构成,所述侧反光板、反光底板和上反光环形板的内侧面均为用于反射光线的镜面,所述光探测器由上反光环形板中部伸入遮光机构内。
所述电机通过驱动轴连接遮光机构反光底板的圆心位置,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信号齿,仪器设有获取信号齿信号的信号读取器,所述信号读取器输出遮光机构转速和透光孔位置信号至计算机,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所述计算机输出转速调节信号至电机的驱动电路。
每次使用仪器时,其中一个所述样本腔空置。
每个所述样本腔的透明容器的入口处设有编号,所述信号齿的始点位置和透光孔的位置位于驱动轴的同一侧。
位于信号读取器正上方的样本腔编号为1,样本腔以遮光机构旋转方向顺序编号。
一种基于所述用于对血液凝固状态进行检测的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
将存放有样本的透明容器放入样本腔内后,启动仪器;
仪器根据设定转速驱动电机旋转;
若样本腔为n个,则电机每旋转一周后,将光探测器获取信号等分为n份,并依此编号为1、2、3…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02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