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现场施工用水钻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1193.2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8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唐爽;魏树林;韩俊丽;孙梓航;娄凤强;张惠智;孔超;王世龙;张达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2 | 分类号: | E21B7/02;E21B15/00 |
代理公司: | 山东舜天律师事务所 37226 | 代理人: | 牛红彦 |
地址: | 25002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臂 立板 水钻 底座 夹持座 摆动机构 滑动安装 现场施工 打孔 竖直面 摆动 驱动 垂直固定 平移机构 驱动机架 上下移动 升降机构 使用寿命 左右移动 行走轮 | ||
电力现场施工用水钻,用于实现精确打孔、提高水钻的使用寿命。它包括水钻主体,其特征是,还包括底座、机架、升降臂、立板和水钻夹持座,在底座的底部设有行走轮,在底座的上方设有机架,在底座与机架之间设有驱动机架相对底座在竖直面内摆动的第一摆动机构;在机架上滑动安装有升降臂,在机架上设有驱动升降臂在竖直面内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在升降臂上滑动安装有立板,在升降臂上设有驱动立板在水平面内左右移动的平移机构;在立板上垂直固定有平板,在平板上间接设置有水钻夹持座,在立板与平板之间设有驱动水钻夹持座在水平面内摆动的第二摆动机构。本发明可精确实现打孔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施工打孔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力现场施工用水钻。
背景技术
在电力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打孔是常见的作业。在混凝土上进行打孔时,常用的工具是水钻打孔机。在利用水钻打孔机对混凝土进行打孔时,操作者要保持水钻钻头与打孔面垂直,以保证打孔的精度,同时保证水钻打孔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现场施工用水钻,用于实现精确打孔、提高水钻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电力现场施工用水钻,它包括水钻主体,其特征是,还包括底座、机架、第一摆动机构、升降臂、升降机构、立板、平移机构、水钻夹持座和第二摆动机构,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行走轮,在底座的上方设有机架,在底座与机架之间设有驱动机架相对底座在竖直面内摆动的第一摆动机构;
在机架上滑动安装有升降臂,在机架上设有驱动升降臂在竖直面内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在升降臂上滑动安装有立板,在升降臂上设有驱动立板在水平面内左右移动的平移机构;
在立板上垂直固定有平板,在平板上间接设置有水钻夹持座,在立板与平板之间设有驱动水钻夹持座在水平面内摆动的第二摆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摆动机构包括机架上支耳、连杆、活动块、第一螺母和螺杆,所述螺杆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机架上支耳设置在机架的后侧,在螺杆上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母,在第一螺母的外部设有活动块,活动块与第一螺母转动连接,并在活动块与机架上支耳之间设有连杆。
进一步地,在第一螺母上固定有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活动块设置在上、下挡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丝杠、第二螺母、导轨、第一蜗轮、第一蜗杆和第一手柄,在机架上固定有一对导轨,升降臂与导轨滑动连接,在升降臂上固定有凸起,在凸起上固定有第二螺母;在机架内转动安装有与第二螺母配合的竖直丝杠,在竖直丝杠上固定有第一蜗轮,在机架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蜗轮啮合的第一蜗杆,在第一蜗杆上固定有第一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水平丝杠、第三螺母、第二蜗轮、第二蜗杆和第二手柄,所述水平丝杠转动安装在升降臂的内腔中,所述第三螺母与水平丝杠螺纹配合并与立板固定连接,在水平丝杠上固定有第二蜗轮,在升降臂上固定有壳体,壳体内转动安装有与第二蜗轮啮合的第二蜗杆,第二蜗杆与第二手柄固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摆动机构包括第三手柄、第三蜗轮、第三蜗杆、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小齿轮和大齿轮,所述大齿轮转动安装在平板上,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锥齿轮与小齿轮共轴设置并与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锥齿轮与第三蜗轮共轴设置,在立板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三蜗轮啮合的第三蜗杆,第三蜗杆与第三手柄固连。
进一步地,在升降臂内固定有一对导向杆,导向杆与第三螺母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底座的顶部固定有一对底座支耳,在机架底部的前侧设有一对机架下支耳,机架下支耳与底座支耳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11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