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1296.9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8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克颖;张晓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8 | 分类号: | H04B7/08;H04L5/00;H04W7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线通信 用户 设备 基站 中的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在第一子频带上的第一时间窗中接收第一信令,在第二子频带上的第二时间窗中接收第一无线信号。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索引,第一索引被用于从V个候选子频带中确定第二子频带。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无线信号的调度信息。第一无线信号的至少一个发送天线端口和第一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天线端口准共址,第一天线端口组和所述第一索引有关。所述第一时间窗和所述第二时间窗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信令不包括第一域。所述第一域指示所述第一域所属的信令所调度的无线信号的发送天线端口。上述方法确保了UE在每个载波上都能用最优波束来接收数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尤其是涉及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大尺度(Massive)MIMO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一个研究热点。大尺度MIMO中,多个天线通过波束赋型,形成较窄的波束指向一个特定方向来提高通信质量。多天线波束赋型形成的波束一般比较窄,通信双方的波束需要对准才能进行有效的通信。为了保证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能用正确的波束来接收或者发送数据,基站在调度信令中发送波束指示信息。由于UE侧监测和解码调度信令需要一定时间,当UE需要使用调度信令中指定的波束来接收下行数据时,基站需要在调度信令和下行数据之间预留足够的时间间隔。根据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RAN(Radio AccessNetwork,无线接入网)1的讨论结果,当调度信令和下行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一个阈值,或者调度信令中不包括下行数据的波束指示信息时,UE用一个预先定义或默认的控制信道上关联的波束来接收下行数据。
发明内容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支持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或多BWP(Bandwidth Part,带宽区间)的UE,下行数据和对应的调度信令可能来自不同的载波/BWP。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载波/BWP上的天线端口间不是QCL(Quasi Co-Located,准共址)的,UE不能用一个载波/BWP上的波束来接收另一个载波/BWP上的数据,否则会由于波束不准而造成传输性能的大幅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解决方案。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用户设备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到基站中,反之亦然。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子频带上的第一时间窗中接收第一信令;
在第二子频带上的第二时间窗中接收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一信令被用于确定第一索引,
所述第一索引被用于从V个候选子频带中确定所述第二子频带,所述V是大于1的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调度信息;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至少一个发送天线端口和第一天线端口组中的一个天线端口准共址,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和所述第一索引有关;所述第一时间窗和所述第二时间窗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信令不包括第一域;所述第一阈值是正实数,所述第一域指示所述第一域所属的信令所调度的无线信号的发送天线端口;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包括正整数个天线端口。
作为一个实施例,本申请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跨载波或者跨BWP调度的情况下,UE用调度载波或调度BWP上的波束来接收另一个载波或BWP上的数据时,由于波束不准而造成的传输性能下降。上述方法通过在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组和所述第一索引之间建立相关性解决了这个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12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