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绿藻去除剂及其绿色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1319.6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8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裕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1/02 | 分类号: | C07C291/02;A01N47/30;A01P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99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藻 去除 及其 绿色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蓝绿藻去除剂及其绿色制备方法,其中含选自脲类的一种农药原料3‑(对氯苯基)‑1‑甲氧基‑1‑甲基脲(绿谷隆)和可降解的绿色表面活性剂。包括如下方法步骤:第1步,生产蓝绿藻去除剂原粉3‑(对氯苯基)‑1‑甲氧基‑1‑甲基脲(绿谷隆),提供一种蓝绿藻去除剂原料制备方法,通过改进工艺,实现废水零排放以及有机溶剂的循环使用,降低能耗和生产周期,便于大规模制备和生产。第2步,水溶性蓝绿藻去除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的、水溶性蓝绿藻去除剂,组成包括:0.5‑1.5份绿谷隆,1‑10份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还可以包含阴离子醇醚羧酸盐或磺酸类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所述的蓝绿藻去除剂制备工艺简单,生物降解性良好,对水体、动植物的毒性很低,所得乳剂溶于水后稳定,对有害蓝绿藻具有优良的预防和去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蓝绿藻去除剂及其绿色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蓝绿藻现象通常是指其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且生活在河、湖泊或沼泽中的一类现象。大部分的蓝绿藻是鞭毛藻或者是硅藻。最近,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世界各地经常发现高浓度蓝绿藻。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副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其次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促使赤潮生物急剧增殖。目前我国沿海、内陆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非常严重。沿海地区有害藻华频发,已经严重威胁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而内陆湖泊更为严重,90%以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藻华现象。尽管从理论上讲能够治理藻华的方法很多,但是符合无二次污染、成本低、有应用推广价值的很少,所以至今有害藻华治理是目前国际上的难题。
因此,世界各地已经尝试过用于预防产生蓝绿藻及其其它有害藻类的各种研究和方法。如果严格控制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流入河水湖泊,减少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可以有效地预防产生蓝绿藻,但是实际上每年还会有大量的污水进入河流管网,很难绝对控制。此外,传统的减少绿藻的方法就是向河流湖泊中喷洒大量的石灰粉或者农药,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有害藻类的快速繁殖,但是效果并不佳,甚至会带来二次环境污染。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蓝绿藻去除剂及其绿色制备方法,此方法能更安全环保、更经济的有效控制蓝绿藻的形成且能高效率地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蓝绿藻去除剂及其绿色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蓝绿藻去除剂及其绿色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第1步,3-(对氯苯基)-1-甲氧基-1-甲基脲的制备:将1摩尔对氯苯异氰酸酯或者氯甲基(4-氯苯基)氨基甲酸酯和1~1.5摩尔的N,O-二甲基羟胺盐酸盐加入到反应容器内,并配合其他添加物在碱性环境中反应,在5~35℃反应4~24小时即可得到初级产物3-(对氯苯基)-1-甲氧基-1-甲基脲(绿谷隆);
优选的是,所述第1步中主原料选用对氯苯异氰酸酯和N,O-二甲基羟胺盐酸盐。
优选的是,所述第1步中其他添加物包括二氯甲烷,所述碱性环境中包含有三乙胺。
优选的是,所述第1步中选用对氯苯异氰酸酯和N,O-二甲基羟胺盐酸盐的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4小时。
第2步,3-(对氯苯基)-1-甲氧基-1-甲基脲绿谷隆)的后处理:直接常压回收溶剂二氯甲烷,剩余固体用水洗2遍,干燥即可得到最终产物;
第3步,一种蓝绿藻去除剂及其绿色制备方法:利用可降解的绿色表面活性剂与绿谷隆在微量的有机溶剂存在下混合分散,得到蓝绿藻去除剂。
优选的是,所述第3步中的绿色表面活性剂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裕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裕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13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