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多级压缩循环发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1625.X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2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顾明言;陈萍;严大炜;张超;陈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23/06 | 分类号: | F01K23/06;F01K25/10;F01K27/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平静;吴雪健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临界 二氧化碳 多级 压缩 循环 发电 方法 | ||
1.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多级压缩循环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电单元(200)中高温的S-CO2工质推动汽轮机(220)进行发电;发电降温后的S-CO2工质进入循环单元(100),并在循环单元(100)中进行分流,分流后的支路A中的S-CO2工质进行换热、压缩,支路B中的S-CO2工质进行多级冷却、压缩,支路A和支路B中的S-CO2工质混合循环至发电单元(200);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S-CO2工质受到钢坯热辐射进行加热,被加热后的S-CO2工质推动汽轮机(220)带动发电机(210)进行发电;
(2)发电后的S-CO2工质先进入高温回热器(110),S-CO2工质在高温回热器(110)中进行换热降温;经高温回热器(110)换热降温后的S-CO2工质进行分流,分为支路A和支路B,分流后的支路A中的S-CO2工质进行换热、压缩,支路B中的S-CO2工质进行多级冷却、压缩;所述步骤(2)中的支路A具体为:在支路A中的工质经Ⅱ高温侧入口(131)进入低温回热器(130),工质在低温回热器(130)中进行二次降温,降温后的工质从Ⅱ高温侧出口(132)流出,并进入再压缩机(140)内进行压缩,支路A压缩后的工质与支路B中的工质混合;
(3)支路A和支路B的S-CO2工质在高温回热器(110)的Ⅰ低温侧入口(113)汇合后进入高温回热器(110)中进行换热;
(4)被高温回热器(110)换热后的S-CO2工质通过管道进入辐射加热器(230),在辐射加热器(230)中加热,完成一次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多级压缩循环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支路B具体为:支路B中的工质经管道输送至主预冷器(180),工质在主预冷器(180)内进行预冷,预冷后的工质进入主压缩机(170)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工质再输送至次预冷器(160)进行二次预冷,二次预冷后的工质再进入次压缩机(150)进行二次压缩,经多级压缩后的工质经Ⅱ低温侧入口(133)进入低温回热器(130),支路B中的工质在低温回热器(130)中升温后与支路A中的工质汇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装置进行:包括循环单元(100)和发电单元(200),所述循环单元(100)包括高温回热器(110)、低温回热器(130)、再压缩机(140)、次压缩机(150)和主压缩机(170),所述高温回热器(110)通过管道与发电单元(200)相连接,所述高温回热器(110)的高温侧出口管道上设有调节阀(120)将管道分成A和B支路,所述A和B支路为:
支路A:所述调节阀(120)的一端出口与低温回热器(13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低温回热器(130)与再压缩机(14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再压缩机(140)与高温回热器(110)通过管道连接;
支路B:所述调节阀(120)的另一端出口与主压缩机(17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主压缩机(170)与次压缩机(15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次压缩机(150)与低温回热器(13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低温回热器(130)与高温回热器(110)通过管道连接,且在高温回热器(110)的入口与支路A汇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多级压缩循环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压缩机(170)的功率为Wpr1,所述次压缩机(150)的功率为Wpr2,再压缩机(140)的功率为Wpr3,所述调节阀(120)调节支路A与支路B的分流比为SR,Wpr1:Wpr2:Wpr3=2.5SR:17.5SR:17.5(1-SR),SR=0.4~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162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