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性能蜂窝式横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2038.2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4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林莹;翟文蓉;华庆强;董新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上海浦东开发中心;上海庆强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彭成 |
地址: | 20008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梁结构 蜂窝式 新型高性能 表示单元 形变量 力场 机床 制造 矩阵 仿真边界条件 理论分析模型 数控机床横梁 整体刚度矩阵 分布分析 分析软件 刚度矩阵 工作效率 节点负荷 数学模型 运行故障 载荷向量 数控机床 元模型 推导 构建 生产成本 | ||
1.一种新型高性能蜂窝式横梁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结合加工零部件实际尺寸以及加工精度,构建理论分析模型并搭建数控机床横梁有限元模型,推导获取整体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数学模型其中Ge表示单元刚度矩阵,{p}e表示单元节点负荷矩阵,E表示总的单元个数,得到相应的仿真边界条件;
步骤二、结构设计软件Solidworks进行建立合理的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workbench进行机床力场分布分析和形变量计算;
步骤三、根据该机床中力场分布和形变量计算结果,进行构件蜂窝式横梁结构。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性能蜂窝式横梁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横梁(1)和垂直连接在横梁(1)下端面上的两根相互平行的立柱(2),
所述的立柱(2)包括中空结构的外壳体(21)和盖板(22)以及连接在外壳体(21)底端上的底座(23),所述的外壳体(21)由前侧板(21-1)、左侧板、后侧板以及右侧板围成,前侧板(21-1)顶端边缘具有向外延伸的导向支撑斜边(21-11),左、右侧板顶部侧边缘具有与导向支撑斜边(21-11)相配合的左、右倾斜角,导向支撑斜边(21-11)和左、右倾斜角相配合形成整体结构,所述的盖板(22)上开设有通孔(22-1),盖板(22)的边缘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通孔,盖板(22)通过螺栓穿过定位通孔定位锁紧在外壳体(21)顶端边缘上,盖板(22)的边缘与外壳体(21)顶端边缘相齐平,所述的前侧板(21-1)、左侧板、后侧板以及右侧板的内侧壁上均具有若干个向内延伸且连续的第一蜂窝式凸筋(24),第一蜂窝式凸筋(24)的筋厚为30mm~40mm,第一蜂窝式凸筋(24)呈六边形且相互对边之间的间距为450mm,
所述的横梁(1)由中空结构的上框体(11)和连接在上框体(11)两端的左、右端板组成,上框体(11)由前面板(11-1)、上面板、下面板以及后板围成,前面板(11-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具有向内凹陷的线轨压块槽(11-2)和向外凸起的电机安装槽(11-3),前面板(11-1)、上面板、下面板以及后板的内侧壁上均具有若干个向内延伸且连续的第二蜂窝式凸筋(12),第二蜂窝式凸筋(12)的筋厚为30mm~40mm,第二蜂窝式凸筋(12)呈六边形且相互对边之间的间距为5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上海浦东开发中心;上海庆强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上海浦东开发中心;上海庆强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20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系统层级的电池放电模拟
- 下一篇:设计集成电路的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