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接入点AP协调传输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3190.2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9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郭宇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24 | 分类号: | H04W52/24;H04W72/12;H04W74/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入点 无线帧 相关装置 发送 传输时长 发送期间 指示信息 申请 站点 协调 传输 关联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接入点AP协调方法以及相关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点AP生成第一无线帧,其中,所述第一无线帧包含用于指示第二接入点AP发送的第二无线帧的传输时长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接入点AP向所述第二接入点AP发送所述第一无线帧;和,所述第一接入点AP在所述第二无线帧的发送期间内,向与所述第一接入点AP关联的第一站点STA发送第三无线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接入点AP协调传输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以及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技术的不断普及, WLAN设备变得越来越密集。由于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易于部署,越来越密集的AP也带来了更多的小区间干扰。如何通过AP之间的协作来降低小区间干扰,提升用户的服务质量,也成为了下一代WiFi技术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可以采用协调波束成形(coordinated beamforming,co-BF)技术来降低小区间干扰。 co-BF技术可以使有效信道之间保持较低的相关性,例如,如图1a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示例性的co-BF技术的示意图,该图中,AP1与站点(station,STA)1关联,AP2与STA2关联。在AP1与STA1、 AP2与STA2进行数据传输之前,AP1需要获取AP1与STA1之间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然后根据CSI进行联合波束成形,使得波束打向STA1的同时,避开STA2的方向,从而避免对STA2的干扰,另外,AP2也是同理。因此,在采用co-BF的场景下,不仅可以实现两个AP 的并发传输,而且还能避免两个传输之间的干扰,并可有效提升网络的整体吞吐率。
然而,CSI的获取过程较为复杂,同时会占用一定的信道资源,当用户数量较多,信道变化较快时, CSI反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接入点AP协调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获取CSI 时导致的占用较多信道资源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接入点AP协调传输的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点AP生成第一无线帧,其中,该第一无线帧包含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来指示第二接入点AP发送的第二无线帧的传输时长。第一接入点AP生成该第一无线帧后,向该第二接入点AP发送该第一无线帧;且该第一接入点AP在该第二无线帧的发送期间内,向与第一接入点AP关联的第一站点STA发送第三无线帧。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点AP向第二接入点AP发送第一无线帧,使得至少一个第二接入点AP可以根据该第一无线帧同时向第二站点STA发送传输时长相同的第二无线帧,通过发送控制信息的方式实现了多个接入点AP的同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获取CSI时导致的占用较多信道资源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示信息包括第二无线帧的发送时间和结束时间。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点AP向第二接入点AP指示第二无线帧的发送时间和结束时间,使得第二接入点AP能够通过该指示确定第二无线帧的传输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无线帧的发送时间和该第二无线帧的发送时间相同。本实现方式中,第三无线帧与第二无线帧的发送时间相同,减小了第一接入点AP和第二接入点AP之间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无线帧的发送时间在第二无线帧的发送时间之前。本实现方式中,第三无线帧的发送时间还可以早于第二无线帧的发送时间,则第一站点STA和第二站点STA,可以在第二无线帧和第三无线帧中,结束时间较晚的无线帧传输结束后,第一站点STA再发送响应于第三无线帧的确认帧,第二站点STA再发送响应于第二无线帧的确认帧。避免了一个接入点AP在发送,另一个接入点AP在接收的情况,减小了第一AP与第二AP之间的干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31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