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气能量回收的涡扇发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3611.1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8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蔡逸凡;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逸凡;于丽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F01N5/04;F01D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能量 回收 发电 设备 | ||
1.一种汽车尾气能量回收的涡扇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安装于汽车排气管中段位置;包括集气腔、排气腔、气体加速管、传动轴、风扇、线圈、永磁体、涡轮、电机与电池;
所述集气腔同轴安装于排气管前段末端,与排气管前段连通;气体加速管安装于集气腔后端;排气腔后侧壁中心位置同轴安装排气管后段,与排气管后段连通;传动轴与气体加速管同轴设置,传动轴前段位于集气腔内;传动轴后段位于排气腔内;传动轴中段设置于气体加速管内同轴设置的一个环形支撑壁内;环形支撑壁前端与集气腔后端面固连,后端与排气腔前端面固连;且传动轴中段的前后位置与环形支撑壁间通过轴承相连;环形支撑壁与气体加速管间形成气体加速通道,集气腔与气体加速通道间通过集气腔后侧壁上开设的通气孔连通;排气腔与气体加速通道间通过排气腔前侧壁上开设的通气孔连通;
所述涡轮位于排气腔内,同轴固定于传动轴后端;风扇位于集气腔内;线圈缠绕于线圈骨架上,线圈骨架固定安装于传动轴中段中心位置;永磁体位于线圈外侧,固定安装于环形支撑壁内壁面上,构成磁场;
上述线圈通过导线与电池连接,将产生的电储存到电池中;
所述电机安装于环形支撑壁内壁面上,由电池供电;电机的内部齿轮与传动轴固定;
通过传动轴转动,带动风扇转动,使尾气经排气管前段进入集气腔内,并经气体加速管进入排气腔后,由排气管后段排出;经集气腔内风扇压缩尾气后,经气体加速管加速将尾气热能转换为动能,随后冲击排气腔内涡轮后排出;所述涡轮的转动会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由传动轴带动风扇转动;传动轴的转动可带动线圈切割磁感线发电,为电池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尾气能量回收的涡扇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风扇包括相互配合的静子和转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汽车尾气能量回收的涡扇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静子由静子叶片构成;静子叶片沿集气腔轴向分层设置于集气腔前部,每层上的静子叶片周向等间隔安装在集气腔内壁面上;转子由转子叶片构成,沿集气腔轴向分层设置于柱状转子安装模块上,每层上的转子叶片周向等间隔安装在转子安装模块外壁面上;转子安装模块同轴固定于传动轴前端端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汽车尾气能量回收的涡扇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静子为平板状结构;转子叶片为仿螺旋桨叶片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尾气能量回收的涡扇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气体加速管为具有收敛段与扩张段的拉瓦尔喷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尾气能量回收的涡扇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安装于传动轴上,通过导线与电池连接;线圈外侧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的N极和S级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尾气能量回收的涡扇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集气腔外壳上安装有压强传感器,压强传感器由电池供电,用于测量集气腔内气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尾气能量回收的涡扇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压强传感器采集信号供给电池中的智能控制单元,由智能控制单元根据条件实现电池供电电流的通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尾气能量回收的涡扇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传动轴由电机驱动转动,电机由电池供电,当集气腔内气压达到设定值时,控制电池停止向电机供电,此时传动轴的转动由涡轮带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逸凡;于丽,未经蔡逸凡;于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361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