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h的超薄二维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3969.4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3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闫旭鹏;刘英桓;黄宏文;曾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46 | 分类号: | B01J23/46;B01J35/02;B01J35/10;B22F9/24;B22F1/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叶美琴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h 超薄 二维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h的超薄二维纳米片,其具有多孔结构;粒径尺寸在50nm‑400nm之间,厚度为0.4nm‑1nm。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所述Rh的超薄二维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铑化合物为原料制备前驱体悬浊液,之后将前驱体悬浊液与capping剂和溶剂混合后进行反应得到所述Rh的超薄二维纳米片。本发明提出的Rh的超薄二维纳米片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条件温和,得到的纳米片具有连续的网络状孔洞结构,且厚度小,比表面积特别大,暴露的活性位点多,原子的利用率特别高,稳定性较好,在催化之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h的超薄二维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科学”最初的设想来自于著名物理学家费曼1959年在加州理工大学的一次演讲,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纳米科学被认为是对21世纪一系列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一门热点学科,被世界各国列为21世纪的关键技术之一,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开发。
超薄的二维纳米材料是一类新兴的纳米材料类别,其具有片状结构,水平尺寸超过100nm或几个微米甚至更大,但是厚度只有单个或几个原子厚(典型厚度小于5nm)。尽管对于二维材料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但2004年才标志着超薄纳米材料的诞生,那年Novoselov和Geim及其合作者成功地使用胶带,也就是现今被称为微机械剥离的方法从石墨上剥离出了石墨烯。由于电子被限制在二维的环境中,因此二维材料表现出了独特的物理、电子和化学特性。现今,诸多类石墨烯的其他材料也已经被研究出来,诸如六方氮化硼(h-BN)、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石墨氮化碳(g-C3N4)、层状金属氧化物和层状双氢氧化物等,但金属超薄二维纳米材料的合成还存在很大挑战。因此,制备金属超薄二维纳米材料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Rh的超薄二维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条件温和,得到的纳米片具有连续的网络状孔洞结构,且厚度小,比表面积特别大,暴露的活性位点多,原子的利用率特别高,稳定性较好,在催化之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Rh的超薄二维纳米片,其具有多孔结构。
优选地,其粒径尺寸在50nm-400nm之间。
优选地,其厚度为0.4nm-1nm。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所述Rh的超薄二维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铑化合物为原料制备前驱体悬浊液,之后将前驱体悬浊液与capping剂和溶剂混合后进行反应得到所述Rh的超薄二维纳米片。
优选地,所述铑化合物为乙酰丙酮铑。
优选地,以铑化合物为原料制备前驱体悬浊液的工艺如下:常温下将乙酰丙酮铑加入油胺之中,使用摇床分散均匀得到前驱体悬浊液。
优选地,乙酰丙酮铑的质量与油胺的体积比为35-45:2-7mg/ml。
优选地,以铑化合物为原料制备前驱体悬浊液的工艺如下:常温下将40mg乙酰丙酮铑加入5ml油胺之中,使用摇床分散30-60min,得到前驱体悬浊液。
优选地,每1ml前驱体悬浊液与25-35mg capping剂和2-6ml溶剂混合后进行反应。
优选地,每1ml前驱体悬浊液与30mg capping剂和4ml溶剂混合后进行反应。
优选地,所述capping剂为羰基钨;所述溶剂为油胺。
优选地,反应的温度为165-185℃,反应的时间为1h-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39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