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装置、充电控制装置、终端设备及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5366.8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8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刘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蒋冬梅;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通信端 充电电压信号 充电管理模块 充电装置 充电控制装置 无线充电模块 电压输出 模块控制 终端设备 断开 充电 充电模式 快速充电 模块获取 数据通信 短接 可用 输出 检测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充电控制装置、终端设备及充电方法;上述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模块、电压输出切换模块、快充识别模块以及充电管理模块;电压输出切换模块获取无线充电模块产生的可用的充电电压信号,并输出给充电管理模块;快充识别模块控制第一数据通信端和第二数据通信端短接或断开;充电管理模块检测充电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并在快充识别模块控制第一数据通信端和第二数据通信端断开后,根据支持的快速充电协议以及充电电压信号的电压值,调整第一数据通信端和第二数据通信端的电压值至相应的充电模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充电控制装置、终端设备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技术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目前的无线充电芯片的输出只有电源和地,没有用于数据通信的D+和D-信号,导致无法处理需要数据通信的充电方式,无法适配快速充电协议。即,目前的无线充电芯片无法支持快速充电。如此一来,终端设备的无线充电效率低、充电速度缓慢,导致消费者的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充电控制装置、终端设备及充电方法,能够支持快速无线充电。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模块、电压输出切换模块、快充识别模块以及充电管理模块;
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输出切换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快充识别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压输出切换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入端和电压检测端;所述快充识别模块的第一数据通信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数据通信端,所述快充识别模块的第二数据通信端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二数据通信端;所述快充识别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输出切换模块的控制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装置,适于电连接在无线充电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之间,所述充电控制装置包括:电压输出切换模块以及快充识别模块;所述电压输出切换模块的输入端适于电连接到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出切换模块的输出端适于电连接到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电压输入端和电压检测端,所述快充识别模块的第一数据通信端适于电连接到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一数据通信端,所述快充识别模块的第二数据通信端适于电连接到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第二数据通信端;所述快充识别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到所述电压输出切换模块的控制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充电装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应用于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模块、电压输出切换模块、快充识别模块以及充电管理模块;所述快充识别模块的第一数据通信端和第二数据通信端分别电连接到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所述充电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电压输出切换模块获取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产生的可用的充电电压信号,并输出给所述充电管理模块;
通过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检测所述充电电压信号的电压值;
在通过所述快充识别模块控制短接的第一数据通信端和第二数据通信端断开后,通过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根据支持的快速充电协议以及所述充电电压信号的电压值,调整所述第一数据通信端和第二数据通信端的电压值至相应的充电模式。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充电控制装置,所述充电控制装置包括电压输出切换模块以及快充识别模块,所述充电控制装置适于电连接在无线充电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之间,所述快充识别模块的第一数据通信端和第二数据通信端适于分别电连接到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电压输出切换模块获取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产生的可用的充电电压信号,输出给所述充电管理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5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