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特征光斑的脚部模型重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5646.9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0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开皇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季永康 |
地址: | 200434 上海市虹口***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重建 足弓 光斑 脚底图像 模型重建 区域像素 像素点 脚部 预设判断条件 脚面 测量系统 点云模型 检测设备 轮廓提取 三维模型 设备成本 图案区域 图像灰度 参数库 环境光 鲁棒性 重建 成足 灰度 脚底 合并 分割 分类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特征光斑的脚部模型重建方法,其步骤包括:步骤A.建立测量系统获取脚面及脚底图像;步骤B.基于预设判断条件将脚底图像分割成足弓和足曲区域;步骤C.分类足弓和足曲图案区域内像素点,获取足曲部分像素点灰度值;步骤D.视足弓区域像素点高度为0,基于图像灰度值参数库计算足曲区域像素点高度值;步骤E.合并足弓和足曲区域高度值点云模型形成三维重建,从而精确的实现对脚底三维模型的重建,同时重建过程无需昂贵及复杂的检测设备,且不易受到环境光的影响,实现了快速索轮廓提取、索形三维重建等功能,节省了设备成本,缩短了三维重建时间,且稳定,鲁棒性较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模型重建技术,尤其涉及基于特征光斑重建脚部模型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学测量技术的普及,光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非接触式足部自动测量逐渐得到应用和普及。目前现有技术在本领域具有几种技术方向,例如基于激光扫描的脚式测量技术,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足三维测量技术等。虽然现有技术的这些测量结果是有效和准确的。然而现有技术只注重脚背的三维重建,却忽视了脚底的模型的建立,从而使得现有技术的足形三维重建并不完整。
造成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现有技术在足部重建过程中,被测者往往是站在检测平台上,因此只有脚背是暴露在检测范围内的,而唯一脚底这一部分很容易被忽视,然而这种忽视却是致命的,因为根据人体学而言,正常人体的脚底实际上是具有起伏部分拱起的,而并非平板的,因此这一特点是不能低估的,否则脚部的三维重建后的数据是失实的,如果根据此类数据定制的产品,如鞋子等适用于人体脚底的产品即会使人产生不适感。因为根据人体脚底的足弓结构特点,足弓至少分为三种类型:高弓、正弓和平弓,因此获取此类脚底三维数据有显得尤其重要了。
此外现有基于现有技术的激光三维重建测量系统有两个缺点:其一图像传感器为避免干扰通常成本极高;其二扫描时间较长。而Joewono Widjaja先生提出的利用非结构化照明重建脚底表面的方案,即利用液晶显示器(LCD)投射到脚底表面的正弦光栅图案。光栅变形后的相位信息可以得出脚底高度。此方法的装置结构复杂。同时,基于结构照明的重建容易受到环境光的影响。因此综上所述目前亟待一种技术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基于特征光斑的脚部模型重建方法,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能够精确的实现对脚底三维模型的重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特征光斑的脚部模型重建方法,其步骤包括:
步骤A.建立测量系统获取脚面及脚底图像;
步骤B.基于预设判断条件将脚底图像分割成足弓和足曲区域;
步骤C.区分足弓和足曲图案区域内像素点,获取足曲部分像素点灰度值;
步骤D.视足弓区域像素点高度为0,基于图像灰度值参数库计算足曲区域像素点高度值;
步骤E.合并足弓和足曲区域高度值点云模型形成三维重建。
优选地,所述步骤B还包括:轮廓修正,即根据脚面图像校准修正脚底图像的轮廓。
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预设判断条件包括:根据灰度、颜色、纹理、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提取脚底图像中足弓和足曲区域。
优选地,所述步骤B中所述预设判断条件包括:提取脚底图像足弓和足曲区域像素的特征颜色作为参考,对整个图像进行颜色滤波处理,使足弓和足曲区域与背景分离,后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
优选地,所述图像灰度值参数库包括:建立足曲区域高度变化和灰度值的对应数据模型,以供释出对应区域像素点的高度值。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特征光斑的脚部模型重建方法,其步骤包括:
步骤A.建立测量系统获取脚面及脚底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开皇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开皇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56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隧道三维仿真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通用的增强型合成视景计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