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5954.1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7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陶益;周灿炜;陈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44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刘莉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深度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与方法,该方法在预定的光照条件下利用旋转单针藻进行脱氮除磷,包括如下步骤:(1)污水通过入水口进入反应池,第一曝气装置向所述反应池内提供气体,经过反应池处理后的污水和微藻混合液进入膜池;(2)第二曝气装置向所述膜池内提供气体,膜池内的膜过滤组件将微藻和水分离,处理后的水通过膜过滤组件上的排水口排出,膜池内的微藻和污水混合液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反应池内,一部分通过排藻口排出。本申请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水中氮磷浓度至极低水平,从而降低污水厂尾水收纳水体富营养化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与水污染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氮、磷等元素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物,控制氮磷的排放是控制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可以去除水体中的大部分氮磷,但大量研究表明,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污水中含有的氮磷仍会导致较高的受纳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目前生物处理手段可以较为有效的去除二沉出水中的氮磷,但具有占地面积大,水力停留时间长的问题。化学处理手段可以较为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剩余磷元素,但对氮元素没有去除效果,同时还会产生难以处理的剩余污泥。
近年来,微藻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污水原水的处理,也有研究尝试将微藻应用于污水厂二级出水的处理上,但由于污水厂二级出水具有低营养的典型特征,微藻通常难以生长或生长速率缓慢,导致水力停留时间长、难以实现高效的脱氮除磷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既高效又节能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与方法,其能极高效地、较彻底地脱氮除磷。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膜池、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二曝气装置;所述反应池上设有入水口和微藻回流入口,所述反应池的出口与所述膜池的入口连通;所述膜池上设有排藻口与微藻回流出口,所述膜池上的藻回流出口与所述反应池上的微藻回流入口通过回流泵和回流管连通,所述膜池内设有膜过滤组件,所述膜过滤组件上设有排水口,通过所述膜过滤组件过滤出水;所述第一曝气装置设于所述反应池下方,用于向所述反应池内提供气体;所述第二曝气装置设于所述膜池下方,用于向所述膜池内提供气体。
优选地,所述膜池与反应池的体积比为1:1~1:4。
优选地,还包括气体混匀器,所述气体混匀器的入口分别与空气输送管和二氧化碳输送管连通,所述气体混匀器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二曝气装置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微藻收集池,所述膜池上的排藻口与所述微藻收集池连通。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利用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在预定的光照条件下进行,所述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的反应池和膜池中均含有微藻,所述微藻为旋转单针藻;包括如下步骤:
(1)污水通过入水口进入反应池,第一曝气装置向所述反应池内提供气体,经过反应池处理后的污水和微藻混合液进入膜池;
(2)第二曝气装置向所述膜池内提供气体,膜池内的膜过滤组件将微藻和水分离,处理后的水通过膜过滤组件上的排水口排出,膜池内的微藻和污水混合液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反应池内,一部分通过排藻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曝气装置向所述反应池内提供气体,以及所述第二曝气装置向所述膜池内提供气体均为:提供空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所述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浓度为1%~2%;曝气速率为0.2v/v·min-1~0.4v/v·min-1。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微藻和污水混合液的回流比为50%~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59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流用水体净化稳固漂浮床
- 下一篇:植物浮床及其在治理水体污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