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资源高效的安全数据分享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6222.4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0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党林涛;伍军;何珊;陈璐艺;李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鹏越惊虹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鹤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6 | 分类号: | H04L9/06;H04L9/08;H04L9/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资源 高效 安全 数据 分享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资源高效的安全数据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布者端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元数据M,元数据M通过雾节点对称加密方案加密,对称密钥由设定的访问结构保护,只有当订阅者端的属性集合S满足目标密文对应的访问结构时,通过解密服务提供端解密得到正确的对称密钥,进而恢复出元数据M;
在订阅者端收到解密服务提供端DSP返回的{A,B}之后,计算B'=B1/t=e(g,g)αs·e(g,g)rs和
并恢复出K和对称密钥ek:
ek=H2(K)
其中,Fx为递归解密到叶子节点x的中间结果,A和B分别为DSP的计算结果,函数index(x)表示与节点x相关联的一个整数,e为双线性映射,g为生成元,S表示一个订阅者端的属性集合,α为参数,为群,R和R'分别是树Γu和Γ的根节点,H2(·)为哈希函数,qR'(·)为一次多项式;
最后根据对称解密算法得到元数据M;
所述对称密钥以及所述属性由属性授权端管理;
所述访问结构为由发布者端构建的访问树Γ,访问树Γ的非叶子节点是阈值门,叶子节点与所述属性的值关联,访问树Γ包括左子树Γu和右子树tc;所述左子树Γu由发布者端确定,对应于一条密文;所述右子树tc是用来描述时间戳的叶子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高效的安全数据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高效的安全数据分享方法具体包括:
系统初始化步骤:属性授权端选择两个双线性群G0和G1,并且定义一个双线性映射e:G0×G0→G1,其中G0的阶为p,生成元为g,所述属性授权端还将选择两个安全的哈希函数H1(·),H2(·)和参数α,β1,β1≠0,β2≠1和β2≠β1,得到公钥PK以及主密钥MK;
密钥生成步骤:所述属性授权端选择和S表示一个订阅者端的属性集合,为每个订阅者产生私钥SK:
发布者端加密步骤:发布者端首先执行一个签名策略的密钥产生算法并且获得一个一次密钥对(vk,sk);接着根据密文的内容构建一个访问树Γ,Γ=ΓuANDtc,定义R和R'分别是左子树Γu和访问树Γ的根节点,随机选择计算K=e(g,g)αs和对称加密密钥ek=H2(K)以及C1=h1s,元数据M由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并且得到C=Encek(M),随机选取一个一次多项式qR'(·)使得qR'(0)=s,并且令qR'(1)=s1,qR'(2)=s2,还需要随机选择一个多项式使得a0=f(0)=s1,其中计算s1i=f(x1),其中xi(i=1,...,n)是从群中随机选取的不同的非零数字,s1和s2为秘密,n为从设备数量,Encek为对称加密算法,s1i为份额,k为第k个从设备;
最终计算和并且输出密文Cu和签名σ=Signsk(Cu);
Signsk为签名算法;
雾节点辅助加密步骤:发布者端将剩余元数据M发送给最近的雾节点进行加密;
解密步骤:当订阅者端从网络获取目标数据包后,先验证自己的属性集合是否满足目标数据包对应的访问树Γ,如果满足,用vk在密文Cu上验证签名σ,在验证通过的状态下执行解密,并改写自己的私钥SK,将剩余的密文给解密服务提供端辅助解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鹏越惊虹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鹤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鹏越惊虹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鹤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622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