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智能生产线中的物料上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6546.8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2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良;党振;李德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飞为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04 | 分类号: | B65G47/04;B65G47/82;B65G37/00 |
代理公司: | 11777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具 升降架 气缸 底板 升降托板 传送带 导向柱 气缸托板 上料机构 垂直弯折 可滑动地 前后运动 上下运动 水平推板 运载装置 智能制造 承托部 内壁 上端 上料 智能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生产线中的物料上料机构。该物料上料机构包括设于一载具传送带下方的多个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下方固定连接一第一气缸托板,第一导向柱处可滑动地设有一载具升降架;第一气缸托板与载具升降架间设有一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用于带动载具升降架上下运动;载具升降架包括载具升降架底板,载具升降架底板两侧均设有载具升降托板,载具升降托板上端突出于载具传送带且向载具传送带侧垂直弯折形成载具承托部;载具升降架底板其中一侧的载具升降托板的内壁处设有一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用于带动一载具水平推板前后运动。本发明能够较佳地与一运载装置进行配合,以实现物料的上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生产线中的物料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运用于多个技术领域中的多种部件,通常是由多个零件组合而成,这些由多个零件组合而成的部件在制造时,通常首先将所需零件生产出后,再在后续加工程序中将多个零件组装为一个整体的部件。上述的零件组装通常是由智能生产线予以完成,在现有的多种智能生产线中,工件的上料大多是由人工代替,从而生产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工业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容是提供一种用于智能生产线中的物料上料机构,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智能生产线中的物料上料机构,该物料上料机构包括竖直设于一载具传送带下方的多个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下方固定连接一第一气缸托板,第一导向柱处可滑动地设有一载具升降架;第一气缸托板与载具升降架间设有一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用于带动载具升降架上下运动;载具升降架包括载具升降架底板,载具升降架底板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导向柱处且由第一气缸带动;载具升降架底板对应载具传送带的两侧处均设有载具升降托板,载具升降托板上端突出于载具传送带且向载具传送带侧垂直弯折形成载具承托部;载具升降架底板其中一侧的载具升降托板的内壁处设有一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用于带动一载具水平推板前后运动,载具水平推板能够随着第一气缸的启动而伸出于载具传送带并与一运载装置进行配合。
本发明中,运载装置在进入物料上料机构内并完成上料后,第一气缸托板能够通过载具升降架将运载装置抬升至预定高度,于此同时水平推板能够伸出于载具传送带,之后通过第二气缸能够较佳地将运载装置推送至下一工位处,从而较佳提升了物料的上料自动化程度。
作为优选,载具升降架底板其中另一侧的载具升降托板中部沿竖直方向设有一载具升降托板开口槽,载具传送带对应侧设有一自载具升降托板开口槽处水平伸出的第三气缸托板;第三气缸托板上方设有一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用于带动一载具定位推杆往复运动,载具传送带处设有用于载具定位推杆进出的推杆进出口。这使得在运载装置进入物料上料机构内时,第三气缸能够推动载具定位推杆顶触运载装置,从而能够较佳地对运载装置进行定位。
作为优选,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一第一气缸连板与载具升降架底板底部连接。从而较佳地实现了第一气缸与载具升降架底板间的连接。
作为优选,载具承托部上方竖直设有一载具缓冲挡板。从而能够较佳地与运载装置的相应部位进行配合。
作为优选,载具承托部内侧面设有一预定位凸起,预定位凸起包括一柱形的定位柱,定位柱通过一第三压缩弹簧可伸缩地设于载具承托部内侧面处。这使得在运载装置进入物料上料机构预定位置时,预定位凸起能够自两侧挤压运载装置,从而能够较佳地对运载装置进行预定位。
作为优选,定位柱外端面构造成半球形。从而能够较佳地便于运载装置的进出。
作为优选,预定位凸起位于载具承托部的后端处。这使得,只有当运载装置完全进入预定位置时,预定位凸起才会发挥作用,从而不会对运载装置的进入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飞为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飞为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6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电子封装
- 下一篇:基于电压跌落的配网故障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