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置有柔性连接装置的增强型填充墙及实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6580.5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4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熊立红;罗明康;阳超;陈国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4B2/02 | 分类号: | E04B2/02;E04G21/0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墙 鸭舌板 纤维格栅 柔性连接装置 增强型 砌筑砂浆 上端 抗剪 砌块 下端 地震作用 方法设置 夹紧连接 锚固连接 膨胀螺栓 自攻螺丝 辅助板 框架柱 螺栓孔 螺丝孔 打滑 螺丝 粘结 传递 | ||
设置有柔性连接装置的增强型填充墙及实施方法。大量震害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与框架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导致结构和填充墙都发生了严重破坏。本发明组成包括:砌块(6)、纤维格栅(5)、砌筑砂浆(17)、鸭舌板(1),所述的纤维格栅与所述的砌块二者通过砌筑砂浆粘结实现力的传递,鸭舌板上端具有螺栓孔(9),鸭舌板下端具有抗剪螺丝孔(8),鸭舌板上端通过自攻螺丝或者膨胀螺栓(4)与框架柱(7)可靠锚固连接,鸭舌板下端通过辅助板(2)和抗剪螺丝(3)与所述的纤维格栅(5)夹紧连接且纤维格栅不打滑。本发明用于设置有柔性连接装置的增强型填充墙及实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抗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设置有柔性连接装置的增强型填充墙及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填充墙框架结构是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中的一种结构体系。近年来,国内外地震频发,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九寨沟地震以及尼泊尔地震等,大量震害表明:由于传统填充墙延性差,极易发生脆性破坏;并且填充墙与框架一般采用刚性连接方式,导致填充墙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出现严重破坏,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大量震害经验可以看出,传统的填充墙及其与框架的刚性连接方式已不能满足填充墙框架的抗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填充墙延性差、其与框架刚性连接不利于抗震的缺陷,提供一种设置有柔性连接装置的增强型填充墙及实施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设置有柔性连接装置的增强型填充墙,其组成包括:砌块、纤维格栅、砌筑砂浆、鸭舌板,所述的纤维格栅夹在所述的砌块之间,所述的纤维格栅与所述的砌块二者通过所述的砌筑砂浆粘结,所述的鸭舌板为薄钢板构件,所述的鸭舌板上端具有螺栓孔,所述的鸭舌板下端具有抗剪螺丝孔,所述的鸭舌板上端通过自攻螺丝或者膨胀螺栓与框架柱可靠锚固连接,所述的鸭舌板下端通过辅助板和抗剪螺丝的活动螺帽将所述的纤维格栅夹紧而连接,所述的增强型填充墙顶部与所述的框架梁通过外卡角钢进行限位连接。
所述的一种设置有柔性连接装置的增强型填充墙,所述的增强型填充墙与所述的框架结构通过所述的鸭舌板实现柔性连接,增强型填充墙两端的砌块下部具有底槽和上部具有上口槽,所述的抗剪螺丝的固定螺帽镶嵌在所述的底槽内,所述的抗剪螺丝的活动螺帽及下端嵌固于所述的上口槽内,所述的底槽与所述的上口槽内均涂有环氧树脂或其他粘结胶,所述的增强型填充墙与所述的框架柱间具有缝隙。
所述的鸭舌板,所述的鸭舌板为柔性连接装置,其自身易于实现在水平s方向、竖直v方向变形,所述的s方向和所述的v方向均有正负两个方向。
所述的砌块,所述的砌块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
所述的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梁、框架柱等,所述的框架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木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以及其他材料或形式的框架结构等。
所述的纤维格栅,所述的纤维格栅包括玻璃纤维格栅、玄武岩纤维格栅和碳纤维格栅等。
所述的设置有柔性连接装置的增强型填充墙及实施方法,其特征是:该实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厚度适中的薄钢板(1mm-3mm厚),将其在通过相应机械工具剪切为长方形板,钢板长度、宽度视其需要实现的刚度、变形而确定,然后在折边机器上将其加工成为鸭舌板,弯折角度分别为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65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