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型D*Lite车辆动态路径规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8594.0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3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宏滨;马荣波;吴金强;王潇;辛景民;郑南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6Q10/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lite 车辆 动态 路径 规划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D*Lite车辆动态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车辆当前状态及目标状态,并获取当前环境地图信息,再使用形态学操作对当前环境地图中的障碍物进行膨胀;2)构建车辆运行学模型;3)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的限制,使用D*Lite算法在膨胀后的环境地图上搜索路径;4)根据Reeds‑Shepp曲线对到达终点时车辆的朝向角进行调整;5)根据步骤3)生成的最短路径及步骤4)中的Reeds‑Shepp曲线构建最终路径,然后使用能量函数及梯度下降法对最终路径进行平滑,完成改进型D*Lite车辆动态路径规划,该方法能够在动态的环境下实现路径的规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驾驶汽车路径规划领域,涉及一种改进型D*Lite 车辆动态路径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车身传感器信息和环境信息,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中,完成定位、避障、目标寻找等一系列自动操作过程,是近年来的国内外学界和企业界研究热点。无人驾驶技术主要包括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运动控制三个部分。其中路径规划是无人驾驶技术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为环境感知和运动控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感知系统的环境数据,车辆需要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基于一定的性能指标规划出一条安全可靠的、车辆可行驶的、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最短无碰撞路径。
无人车路径规划中常见的基于启发式的搜索算法有A*类,D*类算法,A*类算法适用于静态环境,D*类算法适用于动态环境。无人车所处的环境时刻在变化,这就要求路径重新规划的速度足够快,以满足车辆行驶实时性的要求,这使得A*类算法不能满足实时路况下车辆重新规划的要求。D*类算法是基于A*类算法的改进,在环境发生变动时会利用先前的搜索信息来提高本次搜索效率,与重复使用A*类算法进行重规划相比,搜索效率更高,所以D*类算法更适合解决无人车的动态路径规划问题。D*类算法中D*Lite算法原理简单,容易实现,更适合用于无人车的动态路径规划中。
然而,在栅格化环境中,如果直接将A*类、D*类算法应用于车辆路径规划中,则只能将车辆看成一个点,利用四邻域或者八邻域的搜索方法搜索路径,这样生成的路径不平滑,不受车辆运动学的限制,常常导致路径不可行驶。
中国专利CN104590259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的A*算法,列出了车辆运动学方微分方程,这样在使用A*算法搜索路径时就考虑了车辆的运动学模型,最终得到的路径一定是可行的。但是该专利所使用的方法只能应用于静态环境中,如果环境发生变动,则需要遍历整张地图重新规划,不适合动态环境下的规划,而无人车所处的环境又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该算法并不适合无人车的实时路径规划。另外,该专利提出的方法的由于只使用了车辆运动学模型,所以到达终点时车辆的朝向角只能近似到达目标状态,误差取决于朝向角分辨率的大小,这在非结构化环境下(如停车场)是不实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改进型 D*Lite车辆动态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动态的环境下实现路径的规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改进型D*Lite车辆动态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车辆当前状态及目标状态,并获取当前环境地图信息,再使用形态学操作对当前环境地图中的障碍物进行膨胀;
2)构建车辆运行学模型;
3)基于车辆运动学模型的限制,使用D*Lite算法在膨胀后的环境地图上生成最短路径;
4)根据Reeds-Shepp曲线对到达终点时车辆的朝向角进行调整;
5)根据步骤3)生成的最短路径及步骤4)中的Reeds-Shepp曲线构建最终路径,然后使用能量函数及梯度下降法对最终路径进行平滑,完成改进型D*Lite车辆动态路径规划。
步骤2)的具体操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8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