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着剂及粘着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9057.8 | 申请日: | 2018-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4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田邉慎吾;斋藤秀平;戸根嘉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东洋科美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25 | 分类号: | C09J7/25;C09J7/30;C08G18/48;C08G18/79;C09J175/08;C09J11/06;C09J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艳;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中***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着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形成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具有良好的弯曲性、具有良好的再剥离性、且再剥离后的被附着体污染少的粘着层的粘着剂及粘着片。一种粘着剂,包含:聚氨基甲酸酯多元醇(A),其为包含三官能以上的多元醇(x2)的多元醇(x)、与聚异氰酸酯(y)的反应产物;以及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所述粘着剂中,三官能以上的多元醇(x2)包含在一分子中具有一个以上的乙烯氧基且数量平均分子量超过3,000的三官能以上的聚醚多元醇(x2H),聚异氰酸酯(y)包含二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y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着剂及粘着片。
背景技术
自从前以来,作为各种构件的表面保护片,广泛使用在基材片上形成有粘着层的粘着片。作为粘着剂,有丙烯酸系粘着剂、硅酮系粘着剂、及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等。丙烯酸系粘着剂的粘着力优异,但因粘着力强,故贴附于被附着体后的再剥离性欠佳。尤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经时后,因粘着力的上升而再剥离性进一步降低,有容易产生在再剥离后粘着剂成分残留于被附着体的表面的被附着体污染的倾向。关于硅酮系粘着剂,也有容易产生被附着体污染、进而分子量较低的硅酮系树脂挥发并吸附于电子元件等设备的表面而引起不良状况的担忧。相对于此,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相对于被附着体具有良好的密接性,同时再剥离性也比较优异,且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不易挥发。
本说明书中,“粘着剂”为具有再剥离性的粘着剂(再剥离型粘着剂),“粘着片”为具有再剥离性的粘着片(再剥离粘着片)。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ELD)等平板显示器、以及将所述平板显示器与触摸屏组合而成的触摸屏显示器可广泛地用于电视(television,TV)、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手机、及可携式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
氨基甲酸酯系粘着片可适宜地用作平板显示器及触摸屏显示器、以及它们的制造步骤中所制造或使用的基板(玻璃基板、及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有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ITO)膜的ITO/玻璃基板等)及光学构件等的表面保护片。
粘着层优选相对于玻璃等被附着体而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将粘着片贴附于被附着体时气泡不会卷入贴附界面。在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中,为了提高润湿性,有时会添加塑化剂。然而,在塑化剂的添加量多的情况下,有产生再剥离后粘着剂成分残留于被附着体的表面的被附着体污染的担忧。因此,塑化剂的添加量优选较少,更优选不添加塑化剂。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优选即便为塑化剂的添加量少/优选不添加塑化剂的调配组成,也具有良好的润湿性。
粘着片有时会被贴附于具有弯曲部分的显示器。另外,在OELD等显示器中,通过使用塑料膜作为基板而可实现可挠化,粘着片有时会在贴附于可挠性的被附着体的状态下被弯曲。在用于这种用途的粘着片中,优选粘着层具有难以自被附着体剥离的良好弯曲性。
粘着片优选具有当自被附着体取下时可容易地自被附着体再剥离的良好再剥离性。
作为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的制造方法,有以下方法:使用作为多元醇及聚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的聚氨基甲酸酯多元醇、以及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方法;以及不使用聚氨基甲酸酯多元醇而使多元醇与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一次性反应的方法(单次法(oneshot method))。
一般而言,使用了利用单次法而获得的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的粘着层坚硬,无法具有良好的弯曲性。另外,有因硬化收缩而粘着层的表面平滑性也容易劣化的倾向。
使用聚氨基甲酸酯多元醇的方法因容易使粘着力与凝聚力变得适宜而优选。作为聚氨基甲酸酯多元醇的原料多元醇,可并用二官能多元醇与三官能以上的多元醇。一般而言,二官能多元醇具有二维交联性,可对粘着层赋予适度的柔软性,三官能以上的多元醇具有三维交联性,可对粘着层赋予适度的硬度。通过并用这些多元醇,可获得具有适宜的凝聚力与粘着力的粘着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东洋科美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油墨SC控股株式会社;东洋科美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90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