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加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39421.0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9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胥法伟;闫晓磊;郭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知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9 | 代理人: | 马刚强;陈瑞泷 |
地址: | 215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塞泵 加样 量程 串联设置 加样系统 柱塞泵组件 隔离阀 阀泵 样本 并联设置 依次连通 最大量程 大量程 加样针 清洗桶 吸样针 最小量 并联 加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密度加样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吸样针、柱塞泵组件和清洗桶,柱塞泵组件包括串联设置的1个隔离阀和至少2个柱塞泵或者若干并联设置的阀泵组,每个阀泵组包括串联设置的至少1个柱塞泵和1个隔离阀,其中最大量程的柱塞泵的量程是最小量程的柱塞泵的量程的5~8倍。通过不同量程的柱塞泵的并联或串联设置,在吸取加样时,根据所需加液的量来选择相应量程的柱塞泵,从而减少在加样时的误差,特别是克服了大量程吸取少量样本时而导致误差较大的缺点。从而解决加样针在加样量范围较大时对于少量样本的加样精度差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种高精密度且结构简单的加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密度加样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领域最为普遍使用的诊断方法—体外诊断,是指采集人体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进行化学成分或者化学反应分析,从而判断人体病变。如化学发光分析法、分子诊断等,这些诊断方法,均采用自动或者半自动仪器进行加样和分析,最后给出诊断报告。
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体外诊断时对加样要求很高,在加样时,加样量程范围大,有时需要的加样量较小,如,5μL、10μL、25μL、50μL的加样量,也同时又需要较大的加液量,如 100ul、200μL、475μL等的加样量。同时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于加样精密度要求很高,要求在各个加样量下,误差均要小于 2%。目前对于加样针的加样通常采用柱塞泵来进行吸样并量取,若采用小量程的柱塞泵,则难以吸取大的加样量,若采用大量程的柱塞泵,则在吸取小的加样量时,误差较大,难以保证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加样针在大范围加样量程情况下,在各个加样量的精确度无法保证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各种加样量下均具有高精密度的结构简单的加样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精密度加样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吸样针、柱塞泵组件和清洗桶,所述柱塞泵组件包括串联设置的1个隔离阀和至少2个柱塞泵或者若干并联设置的阀泵组,每个所述阀泵组包括串联设置的至少1个柱塞泵和1个隔离阀;其中最大量程的柱塞泵的量程是最小量程的柱塞泵的量程的5~8 倍。
优选地,本发明的高精密度加样系统,所述柱塞泵组件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柱塞泵、第二柱塞泵和隔离阀,第一柱塞泵的量程A是第二柱塞泵的量程B的5~8倍。
优选地,本发明的一种高精密度加样系统,
设定第一预设值为B·(1/2)到B·(2/3),第二预设值为A·(1/2) 到A·(2/3),第三预设值为(A+B)·(1/2)到(A+B)·(2/3);
当加样量X小于第一预设值时,使用第二柱塞泵进行吸液;
当加样量X不小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使用第一柱塞泵进行吸液;
当加样量X不小于第二预设值且小于第三预设值时,先使用第一柱塞泵进行吸液再使用第二柱塞泵进行吸液。
优选地,本发明的高精密度加样系统,
设定第一预设值为B·(1/2)到B·(2/3),第二预设值为A·(1/2) 到A·(2/3),第三预设值为(A+B)·(1/2)到(A+B)·(2/3);
当加样量X小于第一预设值时,使用第二柱塞泵进行吸液;
当加样量X不小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先使用第一柱塞泵进行第一次吸液,再使用第二柱塞泵进行第二次吸液,第一次吸液的加样量为X-第一预设值/2,第二次吸液为剩余加样量;
当加样量X不小于第二预设值且小于第三预设值时,先使用第一柱塞泵进行吸液再使用第二柱塞泵进行吸液,第一柱塞泵的吸液量为 X-第一预设值,第二柱塞泵的吸液量为剩余加样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9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