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轨迹追踪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0976.7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3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余勤科;薛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029;H04W4/80;H04W6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吴辉辉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追踪设备 轨迹追踪 活动数据 模式识别 预设 预设时间间隔 定位周期 动态切换 通讯方式 通讯模式 移动终端 运动模式 有效地 待机 耗能 发送 监测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轨迹追踪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GPS定位系统耗能高,待机时间短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判断追踪设备的活动数据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是,开启周期性定位识别功能;根据所述定位识别功能的预设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追踪设备的位置信息至移动终端;当检测到所述追踪设备的活动数据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关闭周期性定位识别功能。本发明通过运动模式和通讯模式监测,动态切换追踪设备的定位周期和通讯方式,有效地延长了追踪设备的使用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轨迹追踪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目前搭配的GPS的追踪器,不能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只能设备自动设置不同的跟踪功能,从而无法达到性能和待机的平衡,无法提供更好的体验。
目前的追踪设备,主要依附于GPS的定位。但是在运动中,很多场景下,尤其是GPS信号弱,甚至无信号的时候,设备无法准确定位。同时,由于GPS丢星后,GPS将处于搜星状态,系统功耗将非常高,会使整机待机时间大大缩短。而在静止状态下,甚至不使用时,又无法自动进入更省电的待机模式,从而降低系统功耗,延长设备待机时间。
公开号为CN107635284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无线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根据所述无线信号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相对于探测设备的方向信息和距离信息;根据所述目标终端的方向信息和距离信息以及预先获取的所述探测设备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位置信息对所述目标终端进行定位。本发明根据接收到的目标终端的无线信号确定目标终端相对于探测设备的方向信息和距离信息,根据目标终端的方向信息和距离信息以及探测设备的GPS位置信息对目标终端进行定位。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直接通过目标终端发射的信号确定目标终端的GPS位置的问题,实现了直接通过目标终端发射的信号确定目标终端的GPS位置,大幅度地提高对目标终端的搜索效率。但是该发明在GPS定位过程中功耗较大,待机时间有限。不能长时间提供GPS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轨迹追踪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GPS定位系统耗能高,待机时间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轨迹追踪方法,包括步骤:
判断追踪设备的活动数据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是,开启周期性定位识别功能;
根据所述定位识别功能的预设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追踪设备的位置信息至移动终端;
当检测到所述追踪设备的活动数据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关闭周期性定位识别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追踪设备的活动数据是否超过预设阈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追踪设备的位置建立三维坐标系;
分别监测所述三维坐标系的x轴、y轴及z轴的加速度;
根据所述x轴、y轴及z轴的加速度判断所述追踪设备的活动数据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定位识别功能的预设时间间隔发送所述追踪设备的位置信息至移动终端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预设时间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09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