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1496.2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5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易桃;严顺洪;杨钊;蒋云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34 | 分类号: | C04B28/3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梁鑫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被混凝土 陶粒 保水剂 制备 饱和吸水率 植物纤维 改性剂 基材层 吸水率 基材 粒径 建筑新材料 营养液 水泥 保水能力 检测结果 营养物质 植被种子 有机质 土壤 面层 和面 释放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植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新材料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提供了陶粒作为植被混凝土用保水剂的用途,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10mm,饱和吸水率为20~30%,小时吸水率为3~5%。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了植被混凝土,其由基材层和面层组成,所述面层含有土壤、水泥、基材改性剂、植物纤维、水和植被种子,所述基材层含有土壤、水泥、有机质、基材改性剂、植物纤维、保水剂、营养液和水,其中,所述保水剂使用粒径为5~10mm,饱和吸水率为20~30%,小时吸水率为3~5%的陶粒。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植被混凝土保水能力强,且能较好的释放营养物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新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就进行了混凝土和绿色植物相结合为目标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已在住宅区、道路和河流护坡上进行了工程实施试验。为加强绿化混凝土的研究开发和普及推广应用,日本在2000年成立了绿化混凝土协会,有计划地推动绿化混凝土的研究,并扩大应用范围。目前,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在植被混凝土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大力推广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本建设速度加快,因实施交通、水利、矿山、电力等建设项目而形成了大量陡峭的裸露坡面。这些陡峭的裸露坡面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景观,有些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影响主体绿化工程的安全稳定。为此我国大力开发应用植被混凝土技术。目前,国内的植被混凝土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实际工程应用。例如,中国专利:CN 10233774A,专利名称:采用高分子团粒技术的护坡绿化专用植被混凝土。中国专利:CN1048704C,专利名称:护坡植被混凝土。从已有的工程应用和研究资料看,目前的植被混凝土对于保水能力较差,有的工程采用高吸水性树脂作为保水剂,高吸水性树脂虽然吸水性强,但所吸水分很难释放,而且吸水后体积会发生膨胀,从内部破坏植被混凝土结构。因此,现有的植被混凝土无法满足高陡岩石边坡绿化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植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适应高陡岩石边坡绿化的需要。
本发明提供了陶粒作为植被混凝土用保水剂的用途,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10mm,饱和吸水率为20~30%,小时吸水率为3~5%。
吸水率=(A-B)/B,其中,A为湿重,B为干重。
本发明提供了植被混凝土,由基材层和面层组成,所述面层含有土壤、水泥、基材改性剂、植物纤维、水和植被种子,所述基材层含有土壤、水泥、有机质、基材改性剂、植物纤维、保水剂、营养液和水,其中,所述保水剂使用粒径为5~10mm,饱和吸水率为20~30%,小时吸水率为3~5%的陶粒。
进一步地,所述面层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土壤27~33份、水泥0.9~1.0份、基材改性剂0.5~0.6份、植物纤维0.15~0.20份、水5.0~5.5份、植被种子0.025~0.03份。
优选地,所述面层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土壤30份、水泥0.9份、基材改性剂0.6份、植物纤维0.15份、水5份、植被种子0.025份。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土壤105~135份、水泥9~10份、有机质5~6份、基材改性剂6~7份、植物纤维0.5~0.6份、保水剂25~35份、营养液4~5份、水18~20份。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土壤120份、水泥9.6份、有机质6份、基材改性剂6.4份、植物纤维0.5份、保水剂30份、营养液5份、水18份。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为工程所在地的土壤。
进一步地,所述土壤含砂率小于5%。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为磷酸盐水泥。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质为秸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1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