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玄参茎尖组培苗叶片再生植株组培技术及专用培养基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4203.6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1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伍晓丽;李隆云;陈大霞;宋旭红;张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王海军;卢胜斌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玄参 茎尖组培苗 叶片 再生 植株 技术 专用 培养基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玄参茎尖组培苗叶片再生植株组培专用培养基组合,所述专用培养基组合由茎尖培养基组合和组培苗叶片培养基组合组成,二者均包括愈伤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壮苗培养基三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直接用茎尖脱毒生产脱毒苗,操作复杂,污染率很高,所耗费茎尖材料和人工量大,成本高,而且不能保证所有再生植株都脱毒成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种苗无性繁殖方法,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玄参茎尖组培苗叶片再生植株组培技术及专用培养基组合。
技术背景
玄参(Radix ScrophuLariae),别名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多年生草本。玄参以根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微寒,味甘、苦、咸,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伤阴诸证,如骨蒸、痨咳、津伤便秘、温毒发斑,及目赤、咽痛、臃肿等。玄参是我国大宗药材品种,市场需求巨大。
植物病毒是指感染高等植物、藻类等真核生物的病毒。主要通过昆虫、真菌、线虫等媒介传播。病毒从植株伤口进入体内后,在组织中大量扩繁,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一般感染病毒的植株全株组织均含有病毒,仅种子、顶芽或腋芽尖端的很少一部分细胞不含病毒。因此通常种子繁殖的作物病毒问题不严重,而长期多代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病毒在植株体内逐代积累,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植物脱毒技术一般用于无性繁殖植物上。取植株顶芽或腋芽的尖端细胞团,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大量再生植株,得到无病毒的种苗,应用于生产。农作物中的马铃薯、草莓等的脱毒技术都非常成熟,脱毒苗已大量供应市场。
生产上玄参主要用子芽进行无性繁殖,病毒问题严重。胡榜文等(胡榜文,薛江涛,李国峰玄参脱毒种和常规种比较试验[J].中国现代中药,2008.11,10(11).)进行了玄参脱毒技术研究,他们发现脱毒玄参苗不论从生物学特性还是产量,都明显优于常规种(未脱毒)的玄参,说明脱毒玄参有较强的增产潜力。
但是,生产实践证明,直接用玄参茎尖组培技术获取脱毒苗,需耗费茎尖材料多,污染严重,人工耗费大,且不能保证所有再生植株均是脱毒株,限制了脱毒种苗的大量生产和供应。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玄参茎尖组培苗叶片再生植株组培技术及专用培养基组合。所述专用培养基组合由茎尖培养基组合和组培苗叶片培养基组合组成,二者均包括愈伤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壮苗培养基三种;
茎尖培养基组合如下:
愈伤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培养基+白糖20g/L+琼脂7g/L+6-BA1mg/L+NAA0.1mg/L;
分化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培养基+白糖20g/L+琼脂7g/L+6-BA 1mg/L+NAA 0.1mg/L;
壮苗培养诱导根的配方为:1/2MS培养基+白糖10g/L+琼脂7g/L。
组培苗叶片培养基如下:
愈伤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培养基+白糖20g/L+琼脂7g/L+6-BA0.5mg/L+NAA0.1mg/L;
分化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培养基+白糖20g/L+琼脂7g/L+6-BA 0.5mg/L+NAA0.1mg/L;
壮苗培养诱导根的配方为:1/2MS培养基+白糖10g/L+琼脂7g/L。
一种玄参茎尖组培苗叶片再生植株组培技术,即先直接用玄参茎尖组培获取脱毒的再生苗,对再生苗进行病毒检测后,选取脱毒成功的小苗,从该苗上取叶片再次进行愈伤诱导、芽苗分化和生根培养,大量获取脱毒的叶片再生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取玄参顶芽,去掉多余叶片,洗衣粉水浸泡1min,流水冲洗40min,75%乙醇洗涤1min,无菌水洗1次,1‰升汞消毒4min,无菌水洗涤4次,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剥去细小的叶片,用尖细镊子夹取茎尖0.5-1mm的部分,作为一代繁殖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42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