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4300.5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马振坤;袁鹰;刘宇;王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诺医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98/22 | 分类号: | C07D498/22;A61K31/438;A61K47/54;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玉国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霉素 硝基 咪唑 分子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或其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氘代物、酯、溶剂化物、晶型、代谢产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在抗非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应用,该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具有式Ⅰ所示结构:本发明的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或其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氘代物、酯、溶剂化物、晶型、代谢产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能够有效对抗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而用于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也曾称为非典型分枝杆菌,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C)和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以外的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分类方法有多种,从对临床指导意义考虑,将NTM简单分为快生长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a,RGM)和慢生长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mycobacteria,SGM),即可对用药选择提供有益信息。鉴于固体培养的普及性,此分类方法无需特殊技术和额外操作即可实施,因此实用性强。RGM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3-7天内即获得肉眼可见菌落,而SGM则需要几周。临床最常见的有临床价值的RGM包括脓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偶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fortuitum)和龟分枝杆菌(Mycodacterium chelonei),RGM感染通常选用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等药物治疗。最常见的有临床价值的SGM包括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MAC,主要包括鸟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和胞内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堪萨斯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kansasii)及蟾蜍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xenopi)等,治疗通常选取大环内酯类和利福霉素类药物,有时候加用注射类抗结核药物。
近年来,NTM感染在全球呈快速增多趋势,有些地区已经超过了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历次的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NTM分离率由1979年的4.3%上升至2000年的11.1%,到2010年的21%,呈明显上升的态势。在中国某些省份,NTM菌主要由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引起。而在美国,则以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为主。由于造成NTM感染的分枝杆菌种类各异,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特性,以及对抗菌药物不同的敏感性,因此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抗菌素治疗,成功率低并伴随着显著的副作用。更为严重的是,NTM对现有治疗药物的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药效越来越低。开发对NTM感染的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临床上的重大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的应用,该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能够有效抑制和杀伤造成NTM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进而用于治疗NTM感染。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或其立体异构体、水合物、氘代物、酯、溶剂化物、晶型、代谢产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前药,在抗NTM(即非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应用,该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具有式Ⅰ所示结构:
上述的应用中,优选的,所述NTM可以包括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马赛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应用中,优选的,所述NTM可以为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胞内分支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诺医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丹诺医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43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